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行走看博州 | 在阿拉山口,有一种“风光”叫“追风逐日”!

来源:阿拉山口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2日 10:07     浏览次数: 打印    

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作为全国“四大风口”之一的新疆阿拉山口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气候和富足的风力资源禀赋,光伏发电、风能发电优势突出。在阿拉山口,戈壁滩上可以看见一组组光伏板装点而成的“深蓝色海洋”;一台台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迎风转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追风逐日,让人感受到新能源发展的强劲势头和澎湃动能。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新疆“风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在距离阿拉山口市27公里的金三角工业园东侧,占地2300多亩,面积约有158万㎡的阿拉山口东贝洁能有限公司坐落于此。密密麻麻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一眼望不到边,一片蓝色的“光伏海洋”蔚为壮观,一排排整齐的光伏电板追光逐日“翘首以盼”,接收着太阳的光辉,在炎炎烈日的烘烤下,源源不断地释放着绿色能源,让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变得熠熠生辉、动能十足。

7月16日,记者见到了正在巡检的值班调度员周永灵和同事们正在对光伏区进行巡查。

烈日下,室外温度超过37℃。这种天气,光伏发电设备的温度能达到50℃甚至更高。当日间气温接近极值,光伏发电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也会增加。

周永灵说:因为阿拉山口的风很大,会影响光伏板的线路,导致线路接地,从而影响发电量,其次光伏面板的积灰会降低辐射量,从而减少发电量,所以我们会定期巡视和清理光伏面板。

随着巡检频次的增加,对于拥有着19万6000余块光伏电板的阿拉山口东贝洁能有限公司来说,这样的巡检工作并不轻松。据了解,这段时间,他们每天都要在烈日下工作六至七个小时,忍受高温“烤”验,已经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但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能为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落实落地尽一份力,所有的辛苦也就感觉值了。

“这个项目自建成以来,可以使阿拉山口市25年内年均上网电量达到约6500万kWh,折合标煤22750吨/年,减少二氧化氮等污染排放量约46800吨/年。截止今年7月,公司累计发电量达到5.8亿kWh。”阿拉山口东贝洁能有限公司站长张亮告诉记者。

走进阿拉山口市,沿着蜿蜒的公路,白色风车擎天而立,迎风飞旋。一台台风力发电机像巨人一般矗立在祖国的边疆,高耸的风筒劲风运转,展现出一幅天人合一的美好画卷。阿拉山口风能资源丰富,稳定的风向、足够强和持续长的风力等气象条件为阿拉山口建设风电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条件,也为阿拉山口成为新能源产业的富集地提供了保障。

undefined

这片“风能”资源的沃土,年平均6级风以上的天气就有256天,最大瞬间风力可达12级,最大瞬时风速达到45米每秒,风机年平均可利用时间在2500小时左右。

7月11日,记者在龙源阿拉山口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调度室内看到,十几台显示器清楚地反映出风场内的每一台风电机组运行情况。风电运行值班员正在和现场的检修人员进行远程协作,将风电机组的故障信息以及运行状态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及时进行反馈沟通,以确保高效快速地排除故障、恢复生产。

新疆龙源阿拉山口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运检员康凯星说:“我们日常工作分为运行和检修两部分,运行工作主要是变电站和风电机组的监视监盘工作,每日完成升压站两次巡视,及时发现升压站的异常并及时处理,有效确保升压站和风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近年来,龙源阿拉山口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紧扣“双碳”目标,通过现代化的运维管理和技术手段,积极推动风力发电新能源的发展。同时,通过清洁能源的利用,公司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节约了大量标准煤资源,为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清洁能源支持,并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今年12月7日,公司风力发电量达到约6亿千瓦时,年二氧化碳减排约50万吨,年节约标准煤约18万吨。

新疆龙源阿拉山口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运检班长孟子宣说:“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我们生产输送清洁能源的能力,发挥青年职工的拼搏精神,大力开展设备治理工作,提升设备可利用率,争取今年发电量再创新高。”

近年来,阿拉山口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不断延伸壮大新能源产业链条,加快培育能源新能源产业集群速度,推动能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乘长风破万里浪,追风逐日踏歌行。如今的阿拉山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风力发电机矗立高耸,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矩阵映日生辉,一条条银色电线飞架天际,一个个“绿色”项目落地开花……这里,风电、光电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能源资源产业提质增效蹄疾步稳,为推动阿拉山口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关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