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新疆阿拉山口边检站:驻守风口国门,护航“一带一路”

来源:阿拉山口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1日 10:02     浏览次数: 打印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地处中哈边境,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支点,也是中欧班列西线主要通道之一。这里自然环境恶劣,风沙肆虐,“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生动描绘了这里的艰苦与荒凉。

这片看似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上,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民警们,用他们的坚韧与奉献,书写着国门卫士的传奇。他们被誉为“风口国门卫士”,肩负着护航口岸畅通、服务经济发展的重任。近日,记者走进这个特殊的群体,聆听他们保障通关、护航发展的感人故事。

温暖如家,让每一位旅客心生感动

“我来扶您,把您的护照给我。”12月20日,阿拉山口口岸联检大厅内,执勤三队教导员黄传升提正热情地引导入境旅客办理手续。当看到一位年迈的旅客步履蹒跚时,他立即上前,用坚实的臂膀为旅客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带奶奶来中国看看是我的心愿,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哈萨克斯坦籍旅客萨女士感激地说。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通关过程顺利而愉快,让她对即将在中国展开的旅程充满了期待。在她身后,还有数十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他们怀揣着经商、旅游的梦想,踏上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我们的工作不只是检查和管理,更是服务保障。”黄传升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位旅客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为此,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不断加大一线警力投入,优化通关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他们加强人员引导,缩短通关时间,为年迈、行动不便的旅客提供贴心帮助,营造了一个安全、便捷、舒适的通关环境。同时,他们还积极协调口岸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客流动态,适时调整警力部署,确保口岸通关效率。

今年以来,该站共服务出入境人员21.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67.91%。其中,7月15日和8月5日,口岸单日通关旅客人数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守护国门,确保畅通与安全

12月21日,晨光初照,阿拉山口公路口岸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民警们身着整齐划一的制服,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忙碌工作。

“同志,请靠边停车,接受检查。”执勤一队民警刘康禄与同事正对一辆出境车辆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他们仔细比对护照信息,认真检查车体状况,不到十分钟便完成了查验手续。随后,一辆辆满载着机械设备、服装、鞋帽、高新技术产品的车辆依次进入指定位置接受检查,然后满载希望驶向境外。

“既要保畅通,也要保平安。”刘康禄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24小时不间断值守,对出入境人员、车辆和货物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丝安全隐患。”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阿拉山口口岸的货运量不断增长。为适应这一变化,民警们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不仅精通各类法律法规,还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等多种技能。他们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时刻守护着国门的安全与畅通。

截至12月21日,阿拉山口公路口岸今年累计过货量已超过100万吨,同比增长70%。其中,10月19日单日通关量更是达到了715辆次,创下了历史新高。

千米廊桥,构筑中欧班列“高速通道”

12月21日,一列中欧班列满载着机械设备、日用品、食品等多种品类的货物缓缓驶入阿拉山口铁路口岸综合查验场。它们在这里等待着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的检验与放行。

阿拉山口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个刚刚开通不久的综合查验场正是这一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场区内共有6条轨道,包括宽轨和准轨,列车、篷车、老K车都是这里的‘常客’。”执勤二队副队长李涛自豪地说。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坚守。

在综合查验场内,一座座纵向与横向交错相连的封闭式廊桥格外引人注目。纵向廊桥全长1050米,横向廊桥间隔约840米。这些廊桥不仅为民警提供了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执法执勤场所,更极大地提升了口岸的通关效率。

“查验场的开通使得各方作业更加便捷,单日出入境的列车数量逐步增加。”董庆刚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这必将大幅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截至目前,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已查验列车20848列,同比增长15.95%;中欧、中亚班列7600余列次,同比增长17%。累计过货量达到1633.43万吨,同比增长12.17%。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国门卫士们默默的坚守与无私的奉献。

【关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