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口岸作为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近年来通过基础设施升级、政策创新和智能化改造,显著提升了通关效率和货运能力,展现了其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独特优势。今年以来,这里的铁路货运量已超200万吨大关,为全年进出口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开门红”。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进阿拉山口,了解过货量增长背后的故事。

这里是阿拉山口铁路综合查验场,为缓解铁路作业与查验作业的交叉干扰,提升中欧班列通行能力,去年9月阿拉山口建成并启用了铁路综合查验场,全面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队长温鹏飞说:“我们在出境、入境列车停靠的车头位置分别设置了验证点,这一举措极大地减少了中间流程。列车一停靠到位,旅客和工作人员基本上就能即到即办、即办即走,显著提升了通关效率。”

温鹏飞告诉记者,新的综合查验场不仅解决了过去场地内,各部门作业相互干扰的问题,还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不同车型和货物的特点,启用了很多新设备。以前需要工作人员登上列车挨个检查的核验工作,现在通过场地内的封闭式廊桥和无人机就可以完成,进一步缩短了验放时间。
“我们运用无人机对列车开展巡航检查,从车头到车尾,都能快速且全面地覆盖整列车体。自综合查验场投入运行以来,中欧班列的查验时长大幅缩短,起初每趟需要25分钟左右,如今基本缩短至15分钟左右。这极大地提升了通关效率,有力保障了中欧班列的快速通关。”温鹏飞说。
综合查验场的建成和货物验放方式的优化,带来的是整个口岸过货效率的提升。今年截至2月15日,阿拉山口口岸出入境列车达2547列,同比增长6.37%。矿产、机电、高新技术设备等主要进口商品的运量达229万吨,同比增长9.1%。口岸过货量的增加,首先受益的就是企业。
新疆中联海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业务员谢红华说:“对比今年1月份和往年同期数据,我们公司的货物运输量增长明显,大概增长了15%。往年平均每月运输量大概在60列左右,而今年1月,我们已经接到了75列的运输任务。”

谢红华是阿拉山口一家货运代理公司的业务员,他见证着近三年阿拉山口口岸过货效率的快速提高。他说,这几年口岸不断实施扩能工程,陆续修建了几条集装箱换装线,这成为了企业通关列车频次不断增加的关键。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货装车间值班员张永婷说:“集装箱换装线,由原先的三组现在扩建为5组。新增了一个集装箱大库,整条线路都可以进行集装箱换装,大大提升了集装箱的换装效率。”
除了在硬件基础设施上的不断升级,口岸在各种通关手续上的变化,也让企业的获得感不断提升。特别是针对铁路集装箱运输方式,启用了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业务模式,为中欧班列开设专门窗口,提供全天候的绿色通关服务,保障班列“随查随验、随到随放”。
“以前,班列抵达后,得办理转关手续。如今推出了‘快通’模式,海关无需再进行手动操作,系统会自动放行。我们把班列整理完毕,便能直接提交至铁路部门受理,然后等待出境。”谢红华说。
阿拉山口海关综合业务一科一级主办王伟说:“去年开始着力推动的快通,它省去了转关环节,企业只用申报报关单,不需要申报转关单,而且在口岸只要到了就能放行的话,这块给他们减少了很多的申报成本。”
随着中欧(中亚)班列通行数量持续走高,运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24年,经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班列线路新增8条,通行线路累计达123条。2024年,阿拉山口海关监管进出境中欧(中亚)班列7684列,增长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