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阿拉山口市紧抓“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机遇,结合口岸发展实际,高标准推进智慧口岸试点建设,加快口岸通关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阿拉山口智慧口岸建设迈入常态化、高质量运营新阶段,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数字动能。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卡口,国内外货运车辆正在有序进出。宋玉龙 摄
7月28日,在阿拉山口综保区卡口,国内外货运车辆正在有序进出,通过智慧口岸系统对车牌号进行自动识别,通关作业更加高效快捷。作为智慧口岸建设重要部分,综保区卡口重点从更换电子地磅、视频抓拍改造、业务系统升级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车辆号牌自动识别准确率达99%,实现过货峰值时段通行能力提升10倍以上,极大提高了货车通关时效。
白俄罗斯籍货运司机亚历山大说:“我从事中欧货物公路运输3年了,以前在这里要等很长时间才能通关,现在卡车进出都快,很方便,我要为阿拉山口口岸快速通关点赞。”
智慧口岸建设为本地企业降本增效、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阿拉山口市欧盛通卡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借助优质的通关环境,今年该企业已完成贸易额超4亿元人民币,月均车辆通行数量达到800辆次。“企业最看中的就是时效,通过综保区卡口提升改造,以前通关大概在5到15分钟,现在只需要15到30秒就能进出一辆卡车,很大程度提高了物流企业的通关效率,缩短了物流运输周期,真正让我们企业得到了实惠。”阿拉山口市欧盛通卡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海成说。

国内外国运车辆穿梭于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格日乐图 摄
2024年2月,阿拉山口智慧口岸试点建设正式获批后,同年4月启动规划建设。项目从横向联通、纵向升级、综合指挥三个方向,着力建设一网通办服务窗口、口岸综合服务平台、口岸智慧监管平台、口岸运行指挥平台、智能中台及应用配套等,打通数据壁垒、再造业务流程、提升监管效能,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流程透明可视、全程可溯,科技赋能效果明显。
数字博州建设运营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廖福佩介绍说:我们结合阿拉山口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及口岸通关现状,聚焦铁路、公路、综保区三大场景进行建设,升级智能化设施设备,建设集约化信息系统,提升数字化运行管理,提供便利化综合服务,助力口岸通关能力和通关效率“双提升”,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提升口岸现代化治理水平。

阿拉山口智慧口岸指挥运营系统。图片由数字新疆集团提供
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重要节点,阿拉山口智慧口岸的成功实践,实现了“设施智能、管理数字、服务便利”,推动阿拉山口口岸在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高效便捷的口岸通关服务和优质的通关环境,将吸引更多生产要素在此聚集,为阿拉山口、博州乃至新疆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弩说:“智慧口岸建设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监管更精准、流程更优化、服务更高效、成本更节约,显著提升了口岸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平台应用,拓展功能场景,优化用户体验,致力于将阿拉山口打造成为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低的一流智慧口岸,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