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从“通道”到“枢纽”:阿拉山口书写“一带一路”丰收新篇

来源:阿拉山口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 09:57     浏览次数: 打印    

秋风送爽,硕果盈枝。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祖国西北边陲的阿拉山口市洋溢着别样的喜悦。这里没有一望无际的稻田,却是集铁路、公路、原油管道“三位一体”的国家一类口岸;没有连绵起伏的果林,却矗立着连接中国与欧亚市场的粮油加工集群。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阿拉山口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活力,为这个属于农民的节日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谱写着“一带一路”上的丰收新篇章。

阿拉山口独特的“丰收”景象,始于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粮食现代物流中心。这里拥有新疆首条散装粮食铁路专用线,是保障国家粮油供应链安全畅通的专业枢纽。

航拍阿拉山口综保区粮食现代物流中心散粮铁路专用线。

一列列满载哈萨克斯坦优质小麦的列车缓缓驶入物流中心的宽轨散粮卸车专用线。通过先进的刮板输送机与提升机,小麦以每小时600吨的效率被快速卸下,并输送至巨大的粮食筒仓群中。这条专用线自投运以来,已有超30万吨的哈萨克斯坦小麦入区。整个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改变了过去需要大量人力卸车的传统模式。如今仅需五六名工人即可操作,大大提升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高效的物流系统为园区内的龙头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让它们得以专注精深加工,将丰收的果实转化为优质的粮油产品。

阿拉山口市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挂面生产车间。

9月23日,在阿拉山口市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挂面生产车间里,机械轰鸣,挂面生产工作在悄然进行。从粮食现代物流中心运送来的哈萨克斯坦优质小麦,在这里经过清理、配麦、研磨、包装等一系列工序,被加工成一袋袋高品质的挂面。“选择阿拉山口,首先看中的是这里的资源与效率。”公司总经理温路坦言,“哈萨克斯坦产出的小麦面筋指数高、到岸价低,再加上综保区的散装粮食专用线与‘智慧口岸’建设,让通关效率大幅提升。现在,时间成本降了,企业竞争力自然提上来了。”

阿拉山口金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火热生产中。

而在不远处的阿拉山口金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秉持“吃干榨净”的理念,全力挖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该公司以进口油料作物为核心原料,借助物理压榨与精炼工艺,产出优质食用油及深加工产品。早在2023年,公司二期项目便已正式投产,投用后有效助推精炼油年产能实现大幅增长。“我们打算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以保障原料供应。同时计划在国内布局线下有机体验店,进一步拓宽销售路径。”公司总经理杨海全透露。这一系列举措,共同搭建起一条绿色循环的产业链条。

阿拉山口的“丰收”,更体现在对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的精准对接上。西安爱菊集团在阿拉山口布局的粮油加工基地,是其“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关键一环,形成了“中亚种植、边境加工、全国销售”的跨国合作模式。

阿拉山口爱菊秦疆食品有限公司制粉车间。

在哈萨克斯坦的农场里,来自中国的科技赋能助力当地实现了丰收;在阿拉山口,阿拉山口爱菊秦疆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将丰收的进口粮油作物转化为高品质的食用油、面粉等产品。通过遍布国内的销售网络,这些产品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

阿拉山口爱菊秦疆食品有限公司准备出库的面粉。

“我们的实践表明,丰收节不仅是庆祝中国农民的丰收,也是共享合作共赢的丰收。”阿拉山口爱菊秦疆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毛艳斌如是说。跨境电商平台、中欧班列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让阿拉山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业对外开放新高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阿拉山口市正以这些龙头企业为标杆,谋划更大范围的“丰收”。阿拉山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朱力表示:“我们将继续围绕‘粮、油、饲’三大重点,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吸引更多头部企业聚集,推动口岸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枢纽经济’全面转型。”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

丰收节是庆祝,更是展望。在阿拉山口,金沙河、金牧、爱菊等企业正以其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重新定义着“丰收”的内涵——它既是五谷丰登的田园喜悦,也是机器轰鸣的产业繁荣;既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传承,更是现代国际经贸合作的创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阿拉山口这座口岸城市将继续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汇聚全球农业资源,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奏响更加雄浑壮丽的丰收乐章。

【关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