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通关信息  >>  正文

阿拉山口市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高质量建设,深入推进综合保税区和口岸经济带建设

来源:阿拉山口市政办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8日 18:15     浏览次数: 打印    

阿拉山口市党委、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和口岸经济带发展重大机遇,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先行、项目支撑,立足国家物流枢纽核心竞争力,打破常规、先行先试,以产业发展为路径,以人口聚集为主线,以环境保护为底线,推动由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推进阿拉山口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情况

国家物流枢纽平台效益凸显。阿拉山口是我国铁路跨境运输的骨干枢纽,铁路站场和综保区站场共有宽准轨线66条(准轨41条、宽轨25条),站场年过货能力2000万吨,有亚洲最大的“全天候”室内集装箱换装场,年换装能力20万标箱。海关H986(铁路、公路)快速查验系统、列车自动消毒通道、国家级石油化工矿产品重点实验室、动植物疫病疫情监测实验室、铁路公路口岸客货运联检大厅等一批通关设施改善提升项目投入使用。博阿G3019高速、精阿G3018高速公路将分别于2020年2021年建成通车,境外乌恰拉尔市至毗邻多斯特克口岸的新建公路正在施工。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有宽准轨铁路线共21条(准轨8条,宽轨13条);有29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仓库,20万吨粮油仓,25万平方米堆场;已建成新疆首条散装粮食铁路专用线,年换装转运粮食500万吨;具备铁路组织、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综合服务等功能,通过“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集成服务国际物流组织与分拨,辐射世界各地。

口岸功能通关效率居新疆首位已经获批国际邮件交换站,整车、粮食、活畜、植物种苗、肉类、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等8类指定口岸资质,是新疆资质最多、功能最完善的陆路口岸。在全疆范围内率先启动“两步申报”试点和通关业务集中办理,积极推广电子支付、关税保证保险、金属矿产品“先放后检”等业务改革。铁路口岸实行24小时无障碍通关,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14小时、0.6小时,分别较2018年压缩57%、51%,通关效率各项指标全疆排名第一,铁路通关效率全国第一。2019年完成进出口货运量2436.3万吨(铁路过货1334.7万吨、公路过货16.1万吨、中哈原油管道进口原油1085.5万吨),增长6.4%;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89.99亿元,位列全疆口岸第一。自1991年以来,进出口累计过货3.69亿吨,其中:铁路过货最高峰值是2013年,完成过货量1775万吨;原油管输最高峰值是2017年,完成1231.97万吨;公路口岸最高峰值是2017年,完成过货28.2万吨。累计进出口贸易额1756.4亿美元;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1370.6亿元。中欧中亚班列境外联通欧亚59个城市,境内对接62个班列开行城市,2019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3564列,增长20.8%,累计通行中欧中亚班列1.24万列,突破万列大关。

综合保税区及产业配套区构建起全面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始终坚持“畅通开放、贸易先行、以贸促工”的发展思路,产业布局上在优化提升存量的基础上,持续引进新增量,重点突出出口加工型企业,坚持宜内则内宜外则外,区内外互为补充联动发展。充分用足用活各类政策,先行先试,实现保税进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形成二三产业联动、国内外联动发展的政策区域。重点围绕国家物流枢纽,现货交易中心、跨境电商监管服务中心、边民互市贸易中心三大中心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木材加工、医用材料、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聚焦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精心策划一批、全力引进一批。既注重放宽视野,招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强的大项目,也绝不放过“星火燎原”“遍地开花”的小项目。2019年,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货物103万吨,是2018年的3.2倍;贸易额82.4亿元,是2018年的5.9倍;海关税收4.8亿元,是2018年的2.5倍,位列全疆口岸第三。在海关总署公布的综保区进出口总值综合排名中,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排位较2018年递进了25位。

新业态跨境电商产业快速攀升。国有公司建立了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各电商企业提供质高效服务。开展了“阿拉山口跨境电商班列”提前报关、提前请车、贸易新模式等工作创新,不断优化口岸综合通关环境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依托铁路运输和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物流通道实现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逆势增长。成功吸引了阿里巴巴、亚马逊、易贝、敦豪、环宇通达、燕文等国际知名电商企业落地,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截至8月17日,已完成跨境电商业务35608509万票,贸易额8.98亿元。

二、有效应对疫情、经济发展逆势上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曾强调“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我国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幅增加,必须牢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阿拉山口口岸针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迅速采取有力措施,第一时间成立了我国公民从境外返回及外籍人员入境疫情防控工作组,积极协调海关、边检、铁路等联检单位形成合力,加强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公路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保障了铁路、公路、管道运输通道的畅通。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进一步固化前期已形成的各项通关流程,查漏洞、补短板,加强研判分析,组织联检单位召开研判会,分析问题短板,不断完善优化阿拉山口市铁路口岸、公路口岸、甩挂场货物通关流程,明确通过流程、点位职责任务,加强口岸疫情联防联控力度,实现了疫情零输入、零感染、零传播。目前,铁路口岸日均货运量4.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0.6万吨,增长15%,特别是4月23日铁路货运量创近年来新高,达6.1万吨;中欧班列日通行17列以上,较疫情前增加了2倍还多;公路口岸日均货运量247.3吨。二季度,全市完成地方生产总值完成41.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2%;1-7月,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75亿元,增长2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7亿元,预计属地企业进出口贸易额17.57亿美元。

三、今后工作思路

我们将坚定不移的按照自治区党委“三个不动摇”“三个确保”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畅通开放、贸易先行、以贸促工”的工作思路不动摇,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期,突出“口岸强州”、突出综保区引领、突出产业发展,以开放引领发展,建设“一枢纽”、“两园区”、“三中心”、“四集群”,夺取稳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胜利。

阿拉山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体系,提升资源、资金要素集聚能力,由物流服务中心向物流及供应链组织中心转变,实现由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口岸经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围绕枢纽承载城市建设,谋划一批补短板、利长远、增后劲、强产业的大项目,加快实施综保区国际班列编组站、多阿独跨境液化石油气管道、进口粮食物资储备加工基地、中欧陆港加工物流产业园、宽轨铁路液化石油气换装改造、铁路换装设施综合提质改造、跨铁路大桥枢纽、东外环路等新建项目,为加工贸易、物流产业集聚建好平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双向开放国际门户枢纽。建设无水港,与天津港、洋山港、广州港、连云港、阳逻武汉新港等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力促合作港口进出口中亚、俄罗斯、欧洲的货物实现从阿拉山口通关,实现贸易属地化,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商贸物流联动,促进海铁、公铁、铁水多式联运物流新模式加快发展,不断增强阿拉山口国家物流枢纽能级。2020年口岸力争完成进出口货运量2450万吨以上,铁路口岸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600万吨以上,实现全国陆路口岸铁路货运第一,持续加大货物站场作业能力提升,力争三年时间实现口岸和综保区年铁路运能4500万吨以上;2020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4000列以上,占新疆总量的六成以上;力争三年时间实现天然气进口10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进口100万立方米。

综合保税区和产业配套区。产业布局在优化提升存量的基础上,持续引进新增量,重点突出出口加工型企业,坚持宜内则内宜外则外,区内外互为补充联动发展。充分用足用活各类政策,实现保税进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形成二、三产业联动、国内外联动发展的政策区域。2020年力争综保区货运量突破200万吨以上、贸易额突破150亿元以上,综保区货运量和贸易额两项指标力争较2019年翻一番。2020年综保区进出口总值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20强,力争用三年时间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0强。

中哈现货交易中心、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服务中心、边民互市贸易中心。本着服务“丝绸之路”、助力实体经济、加快产业升级的宗旨,建设三大中心综合服务平台,立足新疆,辐射全国,联通欧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电商与实体贸易相结合、大宗商品交易与边民互市小额贸易相结合,多路径畅通贸易渠道、扩大交易规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贸易综合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进出口商品现货交易中心,西北最大的跨境电商交易业务,新疆最重要的互市贸易区。2020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2000万票以上,位居西北地区第一;边民互市贸易中心2020年力争实现交易额10亿元;力争用三年时间三大中心贸易交易量达到千亿规模。

进口农产品精深加工、林木加工和出口医用材料、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加强产业发展配套承载平台建设,创新产业要素资源导入路径,推动贸工联动,促进物流业与加工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总规模超百亿的四大产业集群。依托中亚国信活畜隔离场屠宰加工、金沙河年加工40万吨面粉及20万吨挂面生产线、金牧科技粮油饲三产融合产业链精深加工、禾睿康油料作物和生物饲料深加工、兰粮食用植物油深加工、爱菊粮食物流产业园区等项目,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建成国家级进口资源和粮食战略储备加工基地;依托港航木材产业园、中国林业等项目,壮大林木加工产业,建成全国木材产业进出口加工示范区;依托万嘉医疗医用耗材和百万支口罩生产线等项目,壮大医用材料产业,建成我国重要的高端医用敷料和耗材出口加工基地;依托宇通汽车组装加工出口、智德鑫汽车组装和零配件加工、江苏丰尚农牧机械制造等项目,壮大装备制造产业,建成我国面向中亚最重要的装备制造出口加工基地。

【关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