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中欧班列开行时间较早,2011年,首列“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从重庆开行,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后运抵德国杜伊斯堡,开启了中欧班列创新发展的序章。10余年来,中欧班列发展日新月异,已从区域性班列发展成联通亚欧市场的著名物流品牌。

2016年之前,各地开行的班列名称不一,诸如“蓉欧快铁”“渝新欧”“郑欧”等,新疆开行的班列称为西行国际货运班列。
诸多班列的称呼显得不太规范,且力量分散、市场竞争力不足,2016年起,国家统一品牌,把向西出境的班列称为中欧班列。

我国铺划了西、中、东3条通道中欧班列运行线,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
作为中欧班列重要的西通道,经过多年运营,新疆在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线路、覆盖范围、运输模式、搭载产品等方面,都有明显发展。

2016年3月,霍尔果斯口岸开出首列中欧班列,新疆形成中欧班列双口岸格局。
开行数量增加,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两大铁路口岸已累计通行进出境班列超过5万列,通行中欧班列数量占全国班列开行总数的一半以上。

新疆双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固定线路达57条,中欧班列覆盖范围越来越广,通达19个国家和地区。

中欧班列运输货物品类繁多,从刚开始的小商品,到如今的服装、电子产品、机械配件等已达200余种。

运输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在运量增加的基础上,货物运输多样,形成了海铁联运、公铁联运、冷链班列、集拼集运等新模式。
新疆始发的中欧班列,也从刚开始的每年百余列,发展到每年开行1000多列,今年前10月,新疆始发中欧班列已达1215列。

现在,乌鲁木齐、奎屯、石河子、伊宁、吐鲁番、库尔勒、喀什、昌吉、阿克苏、精河等地都始发了中欧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