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第八批湖北援疆专家、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超声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刘锦萍满怀期待与憧憬,来到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疆工作。

她的科室主任胡智安也曾是援助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的援疆专家,来疆之前特意找到她,嘱咐到:“这座边境小城医院硬件设备还是不错的,市党委政府也非常重视医疗卫生发展。你去了之后,一定要多开展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便于操作的检查项目,用你的技术带出几个能独当一面的徒弟,发挥出我们援疆医生的作用。”

抵达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后,她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对科室的运转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后,很快她发现:目前医院超声影像诊疗项目较为单一,仅开展了一些基础检查项目。加之医务人员紧缺、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有限,导致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更全的诊断信息,有些胃部疾病的患者只能转到上级医院继续诊治。
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她及时向医院提出开展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申请,并从湖北邮寄40人份的胃肠造影剂,做好了开展新技术的充足准备。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是一种无痛、无创、低耗、高效、方便的检查方法,是让患者口服造影剂把胃充盈起来后再行超声的方法。患者空腹8-12小时后服用由薏仁、山药、陈皮、黄豆和大米制成的造影剂(成人和儿童均可),不仅能通过超声看到胃部疾病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等,还可以观察胃肠形态、结构、蠕动情况来判断是否有胃下垂、胃底静脉曲张、食道裂孔疝、食管返流、胃息肉、溃疡、肿瘤等病症,更加准确判断病变位置,便于医生对症下药,更好地更精准地为患者提供治疗。
此项检查技术的开展,填补了医院在胃部疾病检查方面的空白。刘锦萍深知:对口援疆不仅仅是“输血”,更重要的是要 “造血”。工作中,她一边积极落实此项新技术,一边从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入手,带教科室内2名医技人员加强学习实践,让他们初步掌握并完成10余例检查,逐步推动了此项技术的落地生根。刘锦萍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医院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对我们援疆工作成效的最好检验。”
下一步,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将借助博州人民医院托管的强大支撑,充分发挥湖北援疆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在技术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体系完善、管理能力增强上下功夫,把医院发展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呈现持续、快速、良性的发展态势,逐步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良好转变,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水平、更优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