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湖北援阿  >>  正文

把热血奉献和责任担当洒在风口国门——湖北省第八批援疆阿拉山口工作队综述

来源:阿拉山口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8日 15:48     浏览次数: 打印    

2019年11月起,湖北省第八批援疆工作队员先后奔赴博州阿拉山口市,开启湖北新一轮援疆工作。阿拉山口工作队全体队员与当地融为一体,把阿拉山口当成“家”,把自己当成“阿拉山口人”,把智慧和汗水奉献在阿拉山口大地。

阿拉山口援疆队员与阿拉山口市领导合影。

2021年即将结束。一年来,在阿拉山口市党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湖北第八批援疆工作队产业援疆、医疗援疆和教育援疆等各项援疆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有力促进了阿拉山口各项事业的发展。阿拉山口市党委副书记、湖北省第八批援疆阿拉山口工作队党支部书记秦遵怀表示,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按照自治区党委“3+1”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民生援疆,持续发力产业援疆,创新提升智力援疆,扎实开展对口援阿工作。

产业援疆促发展援疆三年,如何为阿拉山口的经济添砖加瓦?

踏进阿拉山口那一刻,工作队便坚定了一个信念:发展阿拉山口经济,一定要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原则,由“输血式”向“造血式”项目转变,为阿拉山口的经济添砖加瓦。

阿拉山口工作队充分发挥援疆桥梁这一纽带,带着宣传册、策划书到内地参与招商引资会议,引进内地企业家到阿发展。并在武汉及黄石(武汉)科技园设立阿拉山口办事处,方便招商引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仅今年,湖北第八批援疆工作队为阿拉山口签约了卓越汽车组装及零配件加工、卓能起重机等6个项目。

在离阿拉山口市27公里的金三角工业园东侧,密密麻麻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一眼望不到边。5年前,黄石东贝集团在此投资建设阿拉山口东贝洁能有限公司,占地面积2373亩,总投资5.5亿元。

“建洁能产业,是响应国家新能源战略,减少环境污染。”派驻阿拉山口东贝洁能有限公司负责人包建军说,“阿拉山口地广人稀,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发展光伏产业。”

“该企业项目设计年均产能6500万kWh,折合标煤22750吨/年,减少二氧化氮等污染排放量约46800吨/年。截止今年6月,公司累计发电量达到36233.13万kWh。”包建军告诉记者。

包建军介绍,东贝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及黄石市委、市政府“产业援疆”号召,为阿拉山口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向当地政府等部门缴纳了耕地占用税970万元、牧民补偿费205万元、国有土地使用费316万元、植被恢复费340万元,并且在运营期间实现各项增值税3739万元,为当地解决了12人就业。

地处边疆,要吸引企业在此“安家”,工作队不定期走访调研在阿拉山口的湖北企业,让湖北企业在阿拉山口安心发展。包建军告诉记者,湖北第八批援疆工作队就是他们的“娘家人”,企业每每遇到困难,援疆领导就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黄石市发改委、民政局、教育局、文旅局、住建局、鄂东医疗集团、大冶劲牌公司等单位组团来阿拉山口考察交流、对口帮扶,落实援疆资金300余万元。

医疗援助显真情今年10月,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来了6名援疆医生,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助工作。其中医生马闻、刘锦萍、柯利平3名医生来自黄石,而医生胡文昌、彭中德、周保锋分别来自鄂州、孝感及十堰。

26日,在市人民医院的B超室,B超医生刘锦萍在忙着为患者做检查。她指着B超显示屏为一名年轻B超医生细致讲解,通过“传帮带”,为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留下一批带不走的B超医生。

初来乍到,刘锦萍在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开展了一项新技术——胃肠镜超声影像,填补了该院技术的空白。来疆前,刘锦萍听说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没有胃肠镜业务,便从黄石鄂东医疗集团中心医院带来了40包胃肠超影剂,代替胃肠镜技术,方便阿拉山口市市民就诊。

今年10月份一天晚上11点许,已躺在床上的柯利平电话突然响起,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医生告诉他,一名10岁男童打球不小心摔骨折。

阿拉山口的深夜零下20多度,寒风刺骨,柯利平穿好衣服,顶着寒风,迅速赶到医院为患者治疗。他为小孩进行了骨折复位手术。一个小时后,等他回到宿舍时,手脚冻得冰凉,但没一句怨言。

这在医生眼中早习以为常。“我们来的目的,就是为阿拉山口的医疗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带出一批技术过硬的医生,帮医院开展一些新技术、新业务。”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援疆副院长马闻说,短短两个月,援疆医生已在医院开展了多项新业务。同时,援疆医生定期为当地医生开展技术培训课。

前不久,6名援疆医生联合当地医生为群众免费义诊,守护他们的健康。“25日还去了边防连为战士送义诊。”马闻告诉记者,目前,已开展了四次义诊活动,为市民送去免费药品。

6名援疆医生来疆时间不长,但他们无私的付出,赢得到了当地医院领导同事及市领导和当地市民的肯定。

教育援疆孕育希望

相较医生,来自黄石的4位援疆老师于去年九月份进疆,开展为期三年的援助。目前,在阿拉山口待了一年多。

一年多来,援疆老师王恒利用黄石教育资源,多次与阿拉山口学校通过网络开展“空中教研”、“空中课程”、同唱一首歌等活动。“ ‘空中教研’指导帮助老师如何备考,‘空中课程’促进黄阿两地中学交往交流交融,黄阿学生同上一堂课,现场解决老师学生的疑问。”阿拉山口学校校长助理张金桂告诉记者,王恒老师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还是学校教务处主任,“此活动开展以来,大大促进了我们学校教育发展,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今年,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王恒开展实践探索,为阿拉山口学校探索出系列“双减”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被博州教育局在全州推广实行。

唯一的一名援疆女老师林静身兼数职。她既是学校八年级语文老师,又兼任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还带了一名“徒弟”。去年进疆后,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计划,她与学校一名语文老师杨文丽确定了师徒关系。今年6月份博州主办青年教师比赛,在林静的鼓励下,杨文丽参加了此次比赛,取得了第一名。后又被推进自治州参加比赛,获得了优秀奖。“林老师指导我的参赛内容,字斟句酌,一直忙到凌晨。”杨文丽感激地说,“林老师不仅关心学生,还把自己的心得毫无保留的分享给老师。”

把内地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当地老师,她每周为当地老师开展一次教研会,讲解备课、教学设计要领。一年来,援疆教师们为阿拉山口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老师,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

援疆老师黄永福担任阿拉山口中学副校长一职,为阿拉山口的教育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张金桂动情地说,黄永福老师为学校的规划、布局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为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

付出总有回报。今年六月份中考,阿拉山口学校中考成绩取得了好成绩,在全州排名前列。

一年多来,湖北省第八批援疆阿拉山口工作队全体队员与阿拉山口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就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亲如一家人。秦遵怀告诉记者,今后将一如既往地立足阿拉山口实际,继续聚焦产业、教育、卫生等民生方面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办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不断增强受援地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