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为积极响应组织的援疆号召,汉川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易江主动请缨,来到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承担门急诊及住院部儿科的诊疗工作。工作期间,他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与本地医护人员一起工作、一同成长,为边疆儿童的健康护航。

阿拉山口这座边境口岸城市,虽然常住人口不多,儿科门诊业务量也不大,但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是阿拉山口市唯一一家公立医疗机构,还承担着多种社会职能,工作量相当琐碎繁杂。“医院以前是没有专门儿科的,易江的到来,填补了我们医院儿科的空白。”市人民医院院长张凯军说。
不计得失 为边城儿童健康护航
2023年9月一天的凌晨四点,易江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本市一名5岁孩子因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家长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赶紧送到了市人民医院。值班医生担心是重症肺炎,情况十分危急,便打电话求助。易江接到电话后,便迅速赶往医院。接诊后,他发现,孩子呼吸费力、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经过症状分析病情检查后,易江迅速作出判断,诊断为喉炎并Ⅲ度喉梗阻,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易江与时间赛跑,他迅速制定治疗方案,与家属沟通病情,安抚家属情绪,并果断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当孩子的呼吸逐渐平稳,心率和血氧也逐渐恢复正常时,已近拂晓。经过短暂休息后,易江继续投入到了新一天的工作当中。

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援疆医生身上其实还有很多,只是他们从来不说。2023年底,我与朋友在外吃完晚饭打车回工作队时,司机得知我也是援疆队员,便热络的跟我聊了起来。他说 :“你们援疆的那个儿科医生,真的不错。昨天我儿子晚上12点多发烧,半夜送到医院,急诊医生处理不了,就是给你们援疆医生打的电话,他很快就来了,态度特别好,一句抱怨都没有。”说完,还不停的重复着:“真不错!大冬天的,我自己都挺不好意思的。”第二天早餐时,我跟易江聊起此事,他腼腆的笑笑,淡淡的说:“经常的事。”
用心用情 把医疗援疆深入基层
阿拉山口市常年受大风侵袭,不少新生儿家庭因出行不便而难以到医院就诊。鉴于这一特殊情况,易江送医上门,开展了入户随访和健康体检工作,特别是针对新生儿的健康检查以及必要的医疗干预。秋冬季节传染病高发期,他积极协助当地医务人员加强对手足口病、流感等儿童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效地保障了当地儿童的健康安全。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儿科科室组织的义诊活动,深入学校、社区,为孩子们进行健康体检,讲解普及基础健康知识;参与援疆医疗团队走进军营开展义诊活动,巩固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情,发挥了军民共建、共筑和谐的积极作用。
倾囊相授 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
易江擅长诊断处理各种儿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一年多来,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注重提升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针对医务人员对儿科疾病认识的不足,他制定了业务学习计划,把每天的诊疗都当作课堂,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讲解分析,毫无保留的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对儿科各种危重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技术,使儿科医疗团队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也让更多孩子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科里接到棘手的问题,都喊易老师帮忙。通过他手把手讲授要点,让我们后续的治疗方案更加有条理。”市人民医院医生拜克热木说。

“援疆工作即将结束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回归熟悉的工作环境,还是继续在需要我的地方服务,在阿拉山口市援疆的这段宝贵经历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在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真正含义。我希望把我的专业技术留在我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希望它们能在当地生根开花,造福更多的患儿。”易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