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基础信息公开  >>  公告公示  >>  正文
公告公示

阿拉山口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来源:阿拉山口市市场监督管理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7日 17:30 浏览次数:

一年以来,在自治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阿拉山口市严格贯彻落实自治州关于加强质量兴州工作的决策部署,我市质量总体水平又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在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全面掌握我市质量状况,现从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三方面客观总结分析我市质量现状。

一、质量现状

(一)产品质量

一是积极开展食品监督抽验工作。结合辖区食品市场实际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抽验任务,完成60个批次的食品抽检任务,合格率100%。

二是根据自治区、自治州农业农村部门有关安排部署要求,委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析检测研究院完成了17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任务,合格率100%。

(二)服务质量

一是教育服务质量。阿拉山口市现有1所中学,目前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于2020年成功开办高中,于今年9月招收第一批高中生,在校学生942人,教职工134名,其中专任教师75名。全市适龄儿童入学人数达到100%。校舍建筑面积为35234.74平方米,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299.15万元,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均达到自治区标准。

二是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总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20%,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目标10%以内;门急诊人次及出院人数较上年有所上升。门诊次均费用129.05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6.52%;住院次均费用1160.70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8.63%;建立了远程会诊信息平台,为120例患者开展了远程会诊工作;医院有42优秀聘用同工同酬待遇;药占比38.26%;完成体检人数为6327人(本年度拟体检人数6082人),完成率为104.23 %;一类疫苗接种1595人次,接种率在98.5 %以上,二类疫苗接种785人次。

三是检验检测服务质量。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新建计量标准1项,F1等级天平检定装置;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共检定计量器具318台,其中压力表131台,机动车雷达测速仪36台,电子天平8台,数字指示秤143台。计量标准维护,5项计量标准到期复审,全部通过。

四是金融服务质量。我市现有阿拉山口市丝路新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1家融资担保公司,公司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2020年办理融资性担保贷款1笔,担保金额为2000万元,担保费率1%,担保代偿率为0。现有小额贷款公司4家,本年累计放贷132笔,放贷金额61166万元,服务对象主要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平均不良贷款率维持在22.3%。

五是旅游服务质量。2020年,阿拉山口市旅游质量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10月全市接待游客55.58万人次(完成全年70万人次任务的79.4%),增长26.6%;旅游总消费3.24亿元,下降50.8%。以阿拉山口市旅游专项消费券派发活动为契机,面向疆内游客开展宣传推广活动,累计派发电子消费券50万元,派发实物消费券30万元,拉动市场消费400万元。

(三)工程质量

一是2020年累计监督新续建工程41项,建筑面积29.4万㎡,市政道路及市政管网69千米;竣工验收17项,主体验收了7项,基槽验收了36项,基础正负零验收9项,完成资料审核39项,涉及整改内容816条,办理历年项目竣工备案11项;监督消防设施专项验收4项。

二是充分发挥好“飞检”的震慑作用,加强问题的跟踪整改力度,对涉及28条质量行为落实不到位的4家监理单位,下发5份《质量整改通知单》;对涉及37条质量行为落实不到位的6家施工单位下发6份《质量整改通知单》;对2家施工单位资料严重缺失,不规范下发2份《质量整改通知单》;对1家检测机构试验员未对钢筋原材料及机械连接件极限强度值进行数字修约;共涉及70条质量问题,已整改62条,整改率88.6%。

二、存在的问题

2020年度我市质量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尚待完善;二是质量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质量竞争能力不强;三是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足;四是中高端质量技术人才匮乏,优秀的质量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完善高质量发展措施。按照自治区、自治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建立完善质量措施和体制机制,优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外环境,不断提高质量工作对阿拉山口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

二是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质量强企业”活动,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各领域质量总体水平。

三是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落实企业质量首负责任、缺陷产品强制召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等制度,健全完善质量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严厉打击质量违纪违法行为,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四是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弘扬优秀质量文化。加强质量人才梯队建设,健全落实高层次质量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弘扬“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理念和优秀质量文化,努力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用优秀的质量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