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基础信息公开  >>  应急预案  >>  正文
应急预案

阿拉山口市近期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开展情况

来源:阿拉山口市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0日 12:37 浏览次数:

州应急管理局:

根据要求,现将阿拉山口市近期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阿拉山口市在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按照自治区、自治州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当前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防灾减灾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工作开展情况

㈠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阿拉山口市防灾减灾工作。阿拉山口市始终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保障公共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项政治任务,列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两委三部组成人员,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形成合力联动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措施到位,保障有力。

㈡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阿拉山口市始终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市分管领导亲自巡查安全生产以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并多次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聚焦总目标,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结合自身职责,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全面增强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㈢持续做好重要气象联合会商工作。针对2023年天气变化频繁、极端天气多发的情况,解决各涉灾部门灾情数据不统一,及时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灾情信息,依托《阿拉山口市气象灾害防御多部门联合会商方案》,采取定期与非定期会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联合会商,组织市减灾委、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对灾情进行分析,研究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及时做好防范、应对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今年以来,共组织召开3次气象灾害防御多部门联合会商会议,形成多部门联合会商材料3期。积极转发市气象部门发布24、48小时天气预报服务52期;发布预警信号7期;周天气预报8期;重要气象情报2期;极大地保障了市民出行、日常生活安排。

㈣加大安全隐患治理力度,切实做好事前预防工作。我市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扎实开展春节前后、全国两会前安全生产大检查及专项治理工作,坚守安全红线,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狠抓安全生产各项责任落实,坚持属地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全面排查与重点整治相结合、监督检查与严格执法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做好事前预防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共检查企业场所1087,发现问题隐患361处,已整改完成341处,限期整改20处,下发执法文书38份。

㈤加强宣传,切实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我市不断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教工作,压实行业安全、防灾减灾主体责任,定期联合公安、宣传、消防、社区等部门组织企业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通过科普宣传,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应急处置能力,落实行业主体责任。通过线上微信、融媒体频道、融合云信、企业微信等渠道传播防震减灾、自救互救知识,线下组织社区通过灾害信息员、网格员经常性向辖区单位、企业及居民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切实提高居民防范意识和自觉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群众对防灾减灾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合力,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并进一步完善全市4个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区划标识。

㈥加强预警预报,及时排查做好灾害预防工作。我市不断加强气象预警监测,高度关注恶劣极端天气安全防范工作,第一时间将重要天气预警预报信息以手机短信、企业微信等方式通知到市直有关部门及灾害信息员,为防灾减灾教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严格监督宏观观测工作,采取固定时间联系防震减灾三网一员的方式,及时掌握异常信息情况。加强地震灾害隐患风险排查,不断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减少地震灾害风险,我市认真开展住宅小区、多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学校、旅游景点、危化品企业等领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14处(其中2处位于乌兰达布森附近,存在山体滑坡隐患,其余均位于无人员活动山区),对乌兰达布森附近隐患处设立地质灾害警示牌。截至目前,已排查存在风险隐患房屋3处(工地彩板房),均已整改(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加固)。对上游输水隧洞进行阀门、电路设备排查,对沿线进排气阀进行检查检修,查看水库坝体、水位变化情况,及时掌握上游输水水量数据和天气动态,强化对地下水源机电设备的检查与维修。加大对管护所站、办公室、物资库房、等区域,水、电、暖、气、消防设施配备等方面检查,推动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

㈦提前谋划防治,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我市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区域特点,在地质灾害隐患易发区域设立应急避难场所;编制修订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明确灾害规模类型、群测群防人员,预定了避灾地点、人员撤离路线,提出了灾害防治建议,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与大型商超以动态储备为主,签订保供协议,储备救灾食品;医院、疾控中心按照目前实际情况进行最大量储备急救药品物资,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和仪器设备的性能状况,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补充和更新,确保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的完好。当前在29类1719台(套)物资储备的基础上,征求减灾委成员单位意见建议,拟定采购目录,递请发改采买救灾物资16类860台(套),充实物资储备;组建了施工救援队,配备了大型机械、车辆、应急通讯和应急电源设备,确保发生灾害后有设备用,会用设备,保证救援保障及时到位。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当前,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主要还有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当前从事应急管理以及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力量不足,缺乏专业人才;二是防灾减灾基础工作仍需加强,专业救援装备欠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针对上述问题,我市努力克服现状,认真加以改进。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自治区防灾减灾救灾相关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狠抓各项责任落实,

㈠加强预警监测。持续高度关注极端恶劣天气,认真做好气象监测预警预报,加密监测频次,及时分析,滚动预测预报。尤其要重点加强局部性、突发性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努力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为防灾减灾教灾工作提供精准的决策参考。继续做好宏观观测工作,协助完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抓好宏微观异常核实上报,落实地震群测群防工作。

㈡强化地震研判分析。加强地震监测和震情趋势研判,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迅速组织群众避险搬离,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把急需的帐篷、棉被、食品及饮用水等生活物品第一时间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就医、有临时安全住所。

㈢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抓好重点单位的应急物资储备,完善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切实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认真分析我市自然灾害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明确各项措施和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人。不断加强演练,及时进行总结,针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高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引进充实专业人才队伍,抓好“三网一员”管理,提高防灾减灾队伍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㈣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突出重点行业领域,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强化“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坚决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彻底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推动安全生产各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㈤加强应急防范和值班值守。一是严格落实应急值守要求,我市各部门、各单位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以及事故专报制度,做到信息畅通,反应迅速。积极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恶劣天气的应急处置工作,积极做好安全防范。

㈥不断加强宣传引导。推进防灾减灾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给人民群众,提醒社会公众主动采取防灾避险措施,持续推进安全宣传“五进”,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 等活动为抓手,向各族群众普及避险逃生技能知识,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的公共安全文化氛围。

审核人:李桂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