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总结了新时代的辉煌成就,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做了全面谋划,提出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举旗定向、站高谋远,气势恢宏、博大精深,是一次牢记初心、昭示信心、彰显决心、凝聚人心的报告,充分彰显了政治引领力、理论创造力、实践指导力、民心感召力和自我革新力。
一、学而悟道,坚定信仰,始终拥护核心讲政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保证。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部门为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做具体服务保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做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财随政走、政令财行。
㈠以理论学习筑牢信仰基石。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热潮,把大会精神作为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支部“三会一课”、党日学习和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坚持领导带头研读原文、学习研讨、开展宣讲,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㈡以政治建设引领前进方向。深刻把握财政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财政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㈢以实际行动诠释政治忠诚。自觉对标对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细到机关党的建设、现代财政治理、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政策制定、预算收支安排等各项具体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之于行动,见之于成效,真正做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的初心使命,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二、学而奋进,攻坚克难,聚焦主责主业强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再次强调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做好新时代财政工作,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将各类资金资产资源要素集聚到高质量发展上来,以高质量财政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㈠坚持统筹谋划,拓展财源培植新思路。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既要做好生财文章,全力培植财源税源,持续壮大可用财力;又要做好争财文章,全力抢抓政策机遇,更好提升保障能力。一是聚焦财政收支稳运行。强化收入组织调度,持续跟踪重点税源运行,加强税收征管。强化重点支出保障,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加强资金调度和库款监测,统筹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以丰补歉、削峰填谷,有效化解财政收支矛盾。二是强化对上争取争财力。加强宏观财税政策及经济形势研判,密切关注财政收入体制改革,积极做好与上级对接汇报,增加可用财力。完善对上争取考核办法,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和大项目,力争扩大争取份额。三是支持“双招双引”育财源。围绕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做好服务保障,助力重大项目建设,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支持壮大国资国企实力,提高国企对产业发展和财政税收贡献度,将高质量发展落到税源培植实处。
㈡坚持协同发力,完善支持发展新模式。当前财政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要组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破解系统难题,聚力聚焦“四创两高”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撬动作用。一是坚持减税降费和优化环境同推进。切实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加大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落实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加强动态跟踪监测和分析研判,确保落地见效,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持续创优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学习先进地区,扎实推进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工作。二是坚持传统工具和新型工具共搭配。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创新优化财政支持方式,整合财政各类专项资金,进一步引入竞争性的分配机制,推动产业扶持资金集聚使用,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运用“四两拨千斤”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建设,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三是坚持财税政策和其他政策齐发力。强化财政金融联动,组合用好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共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持续用好专债政策,建立健全高位推进的专项债项目谋划储备机制,常态化滚动开展项目申报,争取更多优质项目纳入专项债支持的盘子。合理安排专项债发行,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及前期工作成熟项目,确保债券发行后及时形成实物工作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专项债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项目建后运营,及时足额归集项目收益。
㈢坚持深化改革,开启财政事业新征程。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进入新时代,财政部门应该驰而不息推进财政改革创新,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一是夯实零基预算管理改革。推进财政资源统筹整合,健全预算支出标准,打破财政资金分配固化格局,改变现有按资金渠道分类核定预算、确定用途的管理模式,强化统筹,避免预算安排碎片化。二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指标体系,推进事前评估,将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建立健全专项资金设立、退出评估制度,加快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三是深入推进免申即享改革。全面梳理重构现有扶持政策,扩大免申即享覆盖面。强化涉企项目资金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涉企系统功能、优化预警审核流程,推动涉企资金投向更精准、兑付更便捷。
三、学而固本,牢记宗旨,持续转变作风优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的征程上,我们更要一以贯之践行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植根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服务能力、执行能力,实现为民理好财、服好务。
一是在提升治理能力上下功夫。财政作为业务部门,要锻造精通业务的“金刚钻”,要有“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治理能力建设。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追求与精神状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履职必备的各种知识,多采众家之长、多补自身之短,多听群众心声、多纳谏诤之言,努力掌握更多新本领,努力成为自身业务领域的行家里手。
二是在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的全部工作就是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一方面,要俯下身子听民声,大力弘扬“一线工作法”,真正弯下身子、沉下身心,深入到企业、基层和群众中去,弄清楚企业、基层和群众最盼望、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解民忧,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拿出更多的实招高招为企业、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三是在提升执行能力上下功夫。俗话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蓝图绘制好之后,关键还是靠我们层层抓落实、级级抓推进。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管理、做到位”,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紧盯各项目标任务,快速出击、雷厉风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做到立说立行、日清月结。把每一天都作为履职尽责的新起点,在位一天、赶考一天。
审核人:李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