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阿拉山口市公安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阿拉山口公安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利民18条措施落实落地,真正实现与群众交流沟通“零距离”,不断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累计共办理实事好事400余件,提供便民服务700余次。
一、找准“切入点” 为民服务有精度
囤警街面,着力提升巡防效能
“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有民警巡逻,我觉得十分安全,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警察的身影,这让我倍感安心。”前不久在山口旅游的游客王女士笑着说。
巡逻工作看似在街面上来回穿梭,但需要民警时刻保持着警惕。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问一句,就会发现一些线索,将一些案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巡控大队民警始终采取“车巡与步巡结合、定点巡逻与流动巡逻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商业街区、公园车站、市场超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24小时巡逻防控,实行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合理部署警力,着力形成动静结合、彼此呼应、整体联动的全天候武装巡逻网络格局,最大限度提高巡防勤务效能,增强辖区群众安全感。
“减量控大”,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驾驶人李先生激动地对民警说道:“今天幸亏有你们在,对我们外地驾驶员不仅没有处罚还为我们带路护送,要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新疆交警就是好,服务热情周到。”
7月16日,大型货车司机李先生因初次来山口送货不小心闯禁行进入了市区,执勤交警在了解缘由后非但没有处罚,反而在问清楚目的地后一路护送司机到卸货目的地。
交警大队持续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专项行动,推进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城市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公路交通安全风险防范、交通安全宣传重点攻坚、部门协同共治联动5个攻坚行动,对轻微违法行为施行以批评教育为主、免于处罚的“柔性执法”措施,规范执法、热情服务,全力维护道路安全畅通,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阿拉山口市连续8年实现交通事故“零死亡”目标。今年以来,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206起,对外地车辆警告和教育处理265起。
重拳反诈,全力以赴“保民财”
“啊!那是骗子啊,我还以为是真的呢,差点就被骗了,太感谢你们了。”幸福苑小区住户张先生激动的说。
7月31日,张先生想贷款10万元,于是他下载了某app进行申请贷款,贷款过程中客服人员要求张先生办理高级会员充值6000元,成为会员后要打贷款额的40%进行资格验资,正当张先生准备转账时,接到了阿拉山口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的电话,停止了与诈骗分子的交易。
为有效遏制新型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山口公安将防电信诈骗的工作纳入全局重点工作,集中优势警力,汇聚多方资源,通过宣传发动、反诈预警、案件侦办、追赃挽损等强力措施,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全链条打击,竭尽全力守护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今年以来,共发布电信网络诈骗预警信息49条,走访居民群众2000余户,开展防电诈宣传6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解答群众咨询5000余人次,经预警劝阻为群众挽损5万元,破获系列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9起,为被害人追回损失共计6000余元。
二、找准“需求点”为民服务有温度
“快时代”不忘“慢关怀”,加强老年人公安服务管理
“现在设立了老年人优先办理窗口,真是太方便了。”6月3日,70岁退休在家的王先生高兴地说。
户籍窗口针对老年人办理业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综合梳理各类问题困难,推出方便老年人办理业务“三条措施”:在窗口为老年人提供面对面的贴心服务,增设老年人优先办理“绿色通道”,在醒目位置张贴“老年人优先”提示牌;根据老年人支付特点,提供现金、刷卡等支付渠道;增设爱心座椅和轮椅,同时免费提供老花镜、放大镜、饮用水和急救药品,对身体患病、残疾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已先后有30余名老年人感受和体会到“暖心”服务。
3月22日,民警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辖区群众张奶奶想办理户籍迁移业务,但因其腿脚不便不能亲自到窗口办理。
户籍民警肖世娇利用下班时间主动前往老人家中,为老人办理相关业务,并第一时间将户口本送到了老人手中。
临走时张奶奶还一直表示万分感谢,户籍民警肖世娇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您记着我电话,以后有什么困难可随时和我们联系。”
优化户籍落实处,只让群众“跑一次”
“为了方便我们老百姓,他们到处跑,真的很辛苦!”说起民警,博新小区住户张大爷不由地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就是我们百姓身边的贴心人”。
张大爷今年67岁,随着年纪增大,他的行动已不太利索,民警主动把办好的身户口本送到家里,这让老人家心里暖暖的。户籍窗口以“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为抓手,竭力为群众着想,进一步精简落户材料、简化工作流程、压缩办结时限,全面实行“最多跑一次+全程代办”服务;扎实开展“上门办理”“电话预约办理”“网上办理”“送证上门”等便民利民措施,广泛收集辖区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不断完善和提升公安服务质量。
今年以来,共上门办理300余次,电话预约办理400余笔,网上办理168余笔,共送证上门服务600余次。
优化窗口服务措施,提高为民服务质效
“警察同志,幸亏有你们,省掉了很多麻烦环节,现在办证真方便,我可以安心回家了,真心感谢你们。”群众张先生高兴的说。
6月17日,张先生不慎将驾驶证丢失,可他第二天就要开车返回甘肃老家,一时焦急万分,前来窗口咨询。窗口民警路文博对张先生的个人身份信息核对后进行了采集,不到5分钟的时间,为张先生办理了新的驾驶证。
市公安局推动公安政务服务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交管12123”手机APP平台宣传,让群众感受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的“红利”,在辖区设置电动自行车挂牌服务点,为群众提供买车、上牌“一站式”服务;优化窗口服务,提升工作效率,缩短业务办理时间,推进“一窗通办”改革,切实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今年以来,共引导群众通过交管“12123”手机APP办理机动车业务58笔、驾驶证业务151笔;窗口办理非现场违法处理业务664笔;开展宣传活动60余次,发放宣传折页1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300余人次。
三、找准“发力点”为民服务有深度
点滴小事暖民心,凝心聚力解民忧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不然我可能到现在都还没找到孩子。”走失女孩的姑姑面对警务站民警激动地连连道谢。
5月14日上午10时许,博尔塔拉路便民警务站民警巡逻中发现一小女孩走失,在民警耐心地安抚和询问下,得知她的姓名、年龄和家庭情况。
经过多方查找,民警终于联系到小女孩的姑姑,确认其身份准确无误后,将小女孩安全交给她,同时民警再三叮嘱一定要对小孩多加看顾,避免此事再次发生。
市公安局坚持亲民爱民理念,积极构建警民鱼水情,切实将救助、帮扶工作贯彻落实到日常接处警、安保、巡逻等工作过程中,得到了群众高度认可和真诚感谢。今年以来,通过帮助走失老人和小孩回家、救助事故车辆等系列工作,共帮助群众100余人。
矛盾纠纷早解决,源头化解促和谐
“你们来的太及时了,不然我们两个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谢谢你们对一方百姓的保护,你们辛苦啦!”。戴先生激动地拉着民警的手说。
原来是在5月12日,涂先生和戴先生因快递问题发生口角,差点打起来,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民警从情、理、法等多个方面入手平复双方情绪,经过一番劝说,最终二人握手言和、相互道歉。
治安部门始终坚持践行“枫桥经验”,把弘扬“东莱精神”作为日常工作的风向标,把矛盾纠纷化解作为工作重点,深入基层,融入群众,针对各类纠纷认真排查,及时化解,着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拉近警民关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辖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88起
宣传教育保民安,安全检查消隐患
通过社区宣传栏、悬挂条幅、摆放展板等形式,组织民警深入辖区商铺、企业、主要街道路口面对面向群众宣传防火、防诈、禁毒、交通等安全知识,进一步筑牢广大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强化社会治安管控,对辖区旅店业、寄递物流业、加油站等场所进行全面细致检查,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3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受教育群众1万余人次;开展旅店业、寄递物流业、加油站等场所检查600家次,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审核人:乔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