馕是新疆各族人民喜爱的食品,是中华传统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千年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馕在古代称“胡饼”“炉饼”。张骞凿通西域后,频繁的商业贸易活动使胡饼在内地一些地方普及,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东汉时甚至在宫廷里都曾兴起过胡饼热。《后汉书》有记载:“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的诗中写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可见馕是当时非常流行的食品,在我国食谱中由来已久。长期以来,新疆馕的生产主要以纯手工和作坊生产为主,近年来逐步进入了规模化生产。
我市无规模化集聚进驻园区的制馕产业,只有四家零星的小馕店,每家均有一个馕坑,平均每天每家馕店可以生产100多个馕,总共日销售600多个,主要以小馕为主,平均每家馕店每月纯利润可达3500元左右。
主要做法
㈠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引导。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区域协调的总体安排,以优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延伸产业链、创新盈利模式为重点,规划指导馕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㈡健全标准体系,提升馕产品质量。针对馕产业标准体系不健全,馕的形状、大小、口感存在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加快制定馕产品的生产标准、加工标准和储存标准,以及设备标准、生产加工工艺标准,既保证规模生产产品质量,保持非物质文化传承,又保留本地品牌质量特色,促进馕产业健康规范均衡发展。强化企业在落实产品执行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规范完善各类特色馕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流程的定型。强化生产经营食品的质量安全责任,监管部门积极配合,督促馕产业从业企业严格落实食品质量生产标准,提高馕产业产品质量,生产制造出高质量符合食品标准、市场需求的系列特色馕产品。
㈢提升新疆馕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物质产品、符号生产、意义生产形成产品的多元价值,满足消费者的多元消费需求,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以此形成品牌竞争能力,让馕产品品牌进驻消费者心智,获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㈣市场销售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发挥龙头企业市场优势和产业带动作用,发展“电商+实体”营销模式,不断拓展和完善销售网络,建立与学校、园区、企业等直供配送体系,推动大小商超经营实体。
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㈠产品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品质创新的意识不强;需加强创新意识。
㈡能力和水平不高;需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培训。
㈢馕系列产品研发投入不够、做精做细不够,有的仍停留在“小、散、乱”的阶段,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建设、质量安全、市场开拓等全产业链发展的研究谋划不够;需要各相关部门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