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公开  >>  正文

奔腾之路·筑梦丨“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和受益者

来源:阿拉山口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31日 10:48     浏览次数: 打印    

8月18日,一走进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健康生活体验馆,记者就被琳琅满目的粮油产品惊呆了,似乎只要能想到的产品,都可以在货架上找到。

所有产品上面,都印着“爱菊”二字。这让记者想起了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的风景,那里林立的厂房中,“爱菊”的字样亦分外醒目。十年来,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构建了以哈萨克斯坦北哈萨克斯坦州为“境外前沿产地枢纽”的原料供应基地,以阿拉山口作为境内中转枢纽建设了物流中转分拨基地,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境内集散枢纽的物流集散基地。“‘三位一体’的格局,打通了中亚及周边国家粮食进出口陆路通道。”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们是这一倡议的践行者、探索者和受益者。”

8月25日,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的生活健康体验中心,工作人员教小朋友学做面点。(摄影:谢龙)

与此同时,西安国际港务区中铁联集西安中心站里,一列列火车正陆续驶入站点,它们中的一部分满载着爱菊集团的粮油。这些远道而来的列车,自哈萨克斯坦启程,在阿拉山口入境,一路向东,来到西安。其间,所有流程都已非常成熟。

“刚开始并非如此。”刘东萌说,“这路,是蹚出来的。”2015年,爱菊集团第一次前往中亚寻找好的粮源,在哈萨克斯坦,他们如愿以偿。然而一旦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问题就浮现出来。

2016年3月26日,中欧班列“长安号”首趟回程专列发车,运载的正是爱菊集团的粮食。“我们光组织那趟专列的货物就耗时半年。”分散且不稳定的粮食供应让爱菊集团认识到,一定要在哈萨克斯坦有自己的供应基地。

基地的建立形式,成为爱菊集团慎之又慎的战略抉择。最简单的方式是买一块地,完成从种到收的全部环节,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实现对粮源的全供应链掌控和稳定输出。以爱菊集团的实力,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最终爱菊集团没有选择这种方式,因为其独立于当地社会发展之外,从而与当地农场主形成了竞争关系。小体量私营农场主和一个现代化企业集团竞争,结果不难预知。从长远看,这并不利于集团与当地政府和种植业者形成良好持久的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是合作与共赢。与当地利益绑定,携手共同发展,这才是我们要做的。”刘东萌说。

合作,首先从展示中国速度开始。2016年5月31日,爱菊集团海外园区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奠基,半年后,食用油加工中心就建成投产。“建设团队的很多人都是新疆过去的,中国速度让当地人很惊叹,他们自己建同等规模的工程,得好几年。”刘东萌说。

园区建成的同时,爱菊集团开始推进订单种植,以企业标准收购当地农场主的产品,解决了当地粮食作物“卖难”问题,把竞争变成了合作。同时,爱菊集团组织哈国人员来到中国。刘东萌说:“他们看到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也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从心底里相信我们有实力让大家一起发展得更好。”

民心一旦相通,一系列良性连锁反应逐步生成。由于订单农业保证了粮食销路,当地银行敢于给农场主贷款扩大种植规模,当地政府看到爱菊集团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以贴息的形式鼓励银行支持农场主。爱菊集团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当地种植业进行技术支持和创新。通过爱菊集团的供应基地建设,当地运输、仓储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发展,集团的粮源基础持续夯实,一个各方共赢的大好局面由此形成并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新疆成为夯实爱菊集团丝路战略的重要节点。该集团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建立了新疆首家粮食进口保税物流企业,在当地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无论是进口还是本地生产,粮食产业在新疆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这里干燥的气候有利于粮油产品的储藏、加工和运输。”刘东萌介绍。

今年的中国-中亚峰会,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90天免签、农产品绿色通道、报关通关便利一体化等政策措施,对我们而言是重大利好。”刘东萌说,集团将借此东风在对外贸易和开放中取得更好成绩。

“我理解‘一带一路’好与不好,最重要的是看老百姓有没有得到实惠。”刘东萌说,十年前,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的蜂蜜在中国市场三四百元一罐,现在只要八九十元,面粉价格则从以前20多元一公斤,降到如今的8元到10元,大宗商品贸易量上来了,供给地老百姓有了更多收入,消费地的百姓则可以享受更实惠的价格,“这是一个丝路沿线百姓都受益的十年。”

【关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