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部署,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闭环式管理模式,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控,增强财政资金统筹调控能力,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将我市2021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
坚持以信息化推动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范围,形成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闭环系统。2021年绩效工作覆盖全市43家单位,年初部门整体绩效目标43个,涉及资金4.41亿元;年初项目绩效目标126个,涉及资金1.37亿元。同时,圆满完成2020年绩效评价工作,部门整体绩效评价42家预算单位涉及资金3.43亿元;部门项目绩效评价410个项目,涉及资金25.62亿元。
㈠绩效事前评估情况。坚持关口前移,严把入口关,将绩效事前评估作为项目(政策)入库的必备要件,防止“拍脑袋决策”,从源头上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按照《自治区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采取现场评估和部门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工作类、业务类以及其他重点项目进行评估,重点评估项目依据是否充分、项目实施是否有效、测算需求是否合理、用途与资金是否匹配、指标反映项目是否准确全面五个方面。2021年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项目2个,涉及金额4.29亿元,经评估结果为优秀。
㈡绩效目标情况。根据州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绩效目标申报工作,完成43家预算单位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工作,涉及金额4.41亿元;完成40家预算单位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工作,涉及金额1.37亿元。单位项目绩效目标申报时,对部门预算安排的所有项目支出实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预算编制阶段,绩效目标随预算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公开,实现绩效目标管理与预算管理全面融合。
绩效目标申报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文件及制度执行,将绩效目标审核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无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的,不安排预算。
㈢绩效监控情况。按要求2021年5月至8月对绩效目标实行部门整体支出监控和项目支出监控。6月对43家预算单位部门整体支出进行绩效监控,涉及金额4.43亿元,整体支出进度为50.5%,绩效进度可控。
项目支出绩效监控常态化推进,财政部门主导监控促推支出进度,强化绩效监控部门主体责任约束,截止8月底完成39家预算单位6.47亿元资金绩效监控工作,支出进度89.66%,其中:直达资金项目支出绩效监控涉及20个项目,资金0.44亿元,支出进度为75.68%;参照直达资金项目支出绩效监控涉及1个项目,资金0.16亿元,支出进度为100%;项目支出绩效监控涉及117个项目,资金4.76亿元,支出进度为88.4%;专项转移支出绩效监控涉及28个项目,资金1.11亿元,支出进度为94.56%。支出进度均超过序时进度,绩效监控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㈣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情况。对2020年410个项目进行全面绩效自评及财政评价工作,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和“良好”的项目,在2021年部门预算编制时,优先保障年度预算及延续项目预算资金。为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从2020年项目支出中重点选取5个项目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工作,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的依据。
为加强绩效监控结果运用,对监控审核低于60分或预算执行率与绩效目标总体完成率偏离较大(20%以上)的项目,督促加快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对连续两次监控审核低于60分的项目资金进行预算调整,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民生和重点领域支出。
㈤预算绩效公开情况。将预算绩效公开作为规范财政资金运行的重要手段,在阿拉山口市人民政府网站设置专栏,增强政府资金管理透明度、提升预算管理水平。部门预算批复下达后,同步公开项目绩效目标,部门决算批复下达后,同步公开项目绩效目标自评表,加大预算绩效公开力度。同时,按绩效管理要求,在政府网站公开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直达资金及扶贫资金绩效目标等内容。
㈥预算绩效信息化管理情况。2021年,我市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中操作,形成绩效管理全过程在线申报、在线审核、在线跟踪、在线查询,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率。
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采取的措施
㈠创新绩效管理模式,充分借力借智。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采取财政、预算单位与第三方协同开展绩效目标审核、绩效评价等工作,不断提升各单位绩效管理水平。
㈡发挥互联网优势,提升管理水平。绩效信息管理系统覆盖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绩效管理过程无纸化填报、审核,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率。
㈢加强绩效培训,提高编制水平。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聘请第三方从绩效管理政策、制度、方法和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各单位进一步树牢绩效理念,为绩效管理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保障。
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㈠预算绩效管理业务水平不高。部分预算单位内部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配合不够,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多为财务人员,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既缺乏项目工作管理经验也缺乏专业技能,对预算绩效管理业务熟悉程度不够,难以做到程序规范、管理科学、绩效显著。预算单位在编制绩效目标和撰写绩效自评工作中做不到准确科学规范的操作,质量不高。
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预算绩效涉及各行业各领域,部分领域专业性强,财政部门在审核预算绩效目标设置及进行评价时,没有统一、权威的判断标准可以借鉴。
㈢绩效评价运用结果不充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只是停留在反映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部分单位落实问题整改意见不是很到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追责问责机制还不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透明度不高、准确性不高,绩效结果不能更快的转化成管理措施。
四、预算绩效管理下一步工作计划
㈠强化绩效管理理念。强化各预算单位“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既要从绩效目标申报、绩效跟踪、绩效自评、绩效再评价等各个环节,强化基础工作,同时还要将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与资金安排挂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㈡强化业务培训和指导。采取集中学习、讲座、专题会议、培训等方式,加大对财政部门及参与绩效评价的人员培训力度,进一步强化学习培训,充实业务知识,结合工作开展实际,认真总结预算绩效工作开展以来的实践经验、问题和难点,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考评机制,深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工作。
㈢完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依据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分行业分领域共性项目绩效指标体系》,对我市绩效指标体系开展系统性归纳,基本形成符合项目目标要求,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绩效指标,充分利用共性指标框架,切实增强绩效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㈣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按照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对绩效自评报告、绩效目标、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等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加快推进建设全面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绩效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