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阿拉山口国门前,前来参观的游客正在合影留念;排练厅里,文艺小分队的成员们正在排练着新节目;体育馆内,篮球撞击地板的声响与喝彩声交织成热烈的乐章——这座曾经以大风闻名的边境口岸,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阿拉山口,这个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口岸城市,如今正以文化、旅游、体育“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这座边境小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口岸新姿:从大风口到文明窗口的蜕变
曾几何时,人们对阿拉山口的印象停留在“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大风口。如今,这座边境城市正在实现从单一口岸功能向多元文化枢纽的华丽转身。
“八年前来到这里,除了通关的货车,游客不是很多。现在完全不同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阿拉山口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多年的阿拉山口中心城市展馆讲解员王琰感慨道。


变化始于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近年来,阿拉山口市累计投入超过5亿元用于文化体育设施建设。2017年,市中心一座现代化的文化体育综合体——阿拉山口中心拔地而起。这里包含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多个功能区,成为市民文化生活和运动健身的核心场所。



“我们坚持将最好的资源留给文化事业”,阿拉山口市文旅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达吉林表示:“文化场馆的建设标准在全州也是排名前列的。”
如今,阿拉山口市已实现了市、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这些设施不仅服务于本地居民,也成为展示口岸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政策引领:激发文旅发展活力
阿拉山口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是我国与中亚乃至欧洲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对内,它坐拥219国道沿线的壮美风光,串联起国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交通要塞;对外,凭借免签政策与多国紧密相连,为国际交流搭建起高质量平台。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阿拉山口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阿拉山口市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以边境旅游与跨境旅游为双引擎,通过一系列政策引领,推动区域文旅繁荣发展。阿拉山口市积极整合中哈双方旅游资源,围绕“搞线路、定价格、搭平台”,全力构建跨境旅游服务体系。在“搞线路”方面,联合哈萨克斯坦旅游部门,依据游客需求推出了“商贸购物线路”“双湖恋自然景观专线”等特色跨境线路;在“定价格”上,牵头制定统一服务定价标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搭平台”领域,则推动本土企业与哈方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跨境线路产品,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的长效合作机制。“我们推出的阿拉湖2日游是一条全新的旅游路线,报名的游客非常多。会带游客前往阿拉湖,感受当地的异国风情,畅享游山玩水的乐趣。后续我们计划推出阿拉湖5日游、7日游,还打算拓展至更长线路,比如延伸到阿拉木图的7日游、10日游等。”新疆金桥国旅博州分公司导游吾拉・拜都拉介绍道。


文化润疆:打造多元文化交融的示范之城
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城市,阿拉山口积极探索文化润疆的新路径。这里聚居着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等20多个民族,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口岸文化。




在大风歌工作室,作为阿拉山口市歌舞团团长的苏林格正在创作一首新的本土歌曲。“在2022年新疆首届文化艺术节个人代表作评比中,歌曲《阿拉山口》荣获三等奖,这部作品展现了口岸城市的时代变迁和各族人民的团结奋进”,苏林格介绍说。这首作品以阿拉山口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融合了民族音乐元素和现代作曲技法,成为展示阿拉山口文化的一张名片。


阿拉山口市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培养,大风歌工作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阿拉山口市歌舞团自成立至今,已培养本地文艺人才50余名,创作了40多部反映口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文艺作品”,苏林格表示。
此外,阿拉山口市积极打造“书香小镇”,通过建设社区图书馆、流动书屋和数字阅读平台,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书香小镇”定期举办读书会、文化交流讲座等活动,成为各族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增进理解互信的重要平台。书香小镇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也为多元文化交融提供了新的空间,进一步助力阿拉山口成为文化润疆的示范之城。


服务优化:配套升级塑造舒心旅行新体验
2023年,中哈互免签证政策的实施,为阿拉山口旅游业带来了重大机遇。这座曾经只是通关口岸的城市,正在转变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截至8月27日,阿拉山口市累计接待游客152.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49.33%,其中,出入境游客8.2万人次,同比增长0.98%。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阿拉山口市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从2023年下半年到2025年初,酒店数量从11家增至25家,床位数由987张跃升至2657余张,餐饮业门店净增加80余家。“去年旅游旺季时,游客住宿需求旺盛,常常一房难求。由于原先的宾馆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有需求,阿拉山口西域国际酒店今年全新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酒店经理加波告诉记者,“新酒店不仅新增了50余间客房,有效补充了当地住宿资源,还特意配备了中哈双语服务员,以便更好地为中外游客提供服务。”

今年,阿拉山口市在文旅基础设施完善上继续发力。推动市旅游公司战略升级为文旅投资集团,全面梳理全市文旅资产,为文旅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筑牢根基。全新升级的游客服务中心于5月1日投用,为游客提供了更优质、便捷的服务。6月重新运营符合国际标准的阿拉山口市游泳馆,丰富了游客的休闲娱乐选择。全民健身广场、边境文旅服务设施提升等项目稳步实施,新增旅游厕所1座、60个车位的停车场1座,建成通讯基站6个、充电桩6个,增设旅游导览图6处,进一步夯实了文旅服务基础,为游客数量的增长和旅游体验的提升提供了硬件保障。
体育赋能:全民健身构筑健康活力之城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正为阿拉山口这座边境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清晨的阿拉山口,全民健身的场景随处可见:公园里有打太极的银发群体,广场上是跳健身操的市民,跑道上不乏晨跑的年轻人……运动已然成为城市清晨最生动的底色。“体育已经成为阿拉山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吉林如是介绍。如今在阿拉山口,从孩童到老人,参与体育锻炼的身影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全民健身的热潮持续升温,氛围愈发浓厚。

坚实的体育设施,是全民健身热潮的有力支撑。目前,阿拉山口市已建成健身路径2条、综合体育场3个,实现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现在出门不到10分钟就能找到健身场所,非常方便。”正在水景公园锻炼的市民张洋雄的话,道出了群众的真切感受。
品牌赛事的举办与对外交流,则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中哈青少年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交流赛、中哈青少年拳击交流活动等赛事,吸引了哈萨克斯坦队伍积极参赛。“通过体育交流,我们与周边国家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联系。”阿拉山口市文旅局文旅办工作人员艾力汉木·吾拉音表示。


在此基础上,阿拉山口更以特色赛事与精品活动为载体,积极拓展“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消费新场景。先后组织开展阿拉山口市第八届全民运动会、第三届“全民健身・‘羽’你同行”羽毛球比赛、“月满中秋・文化共赏”中秋节民俗体验活动、新疆是个好地方・2025年石榴籽杯群众“三大球”选拔赛等系列品牌文体旅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有效增强了城市吸引力与影响力,推动文化惠民、体育发展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创新,为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未来展望:打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枢纽
阿拉山口市正以开放姿态深耕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激活边疆旅游的独特魅力。在跨境文旅协作上,跨境旅游合作将更加深入。阿拉山口正在与哈方协商推动实现跨境自驾游、多斯特克一日游等线路常态化运营,让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体验中亚风情。“力争下半年新增跨境旅游团20批次以上;重点推出‘阿拉山口边境风情’精品线路,配套开发文化体验项目,阿拉山口将成为重要节点”,达吉林透露。
体育领域也成为阿拉山口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抓手。阿拉山口正积极筹备、申办各类国际性体育赛事,以赛事为纽带汇聚人气,同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让体育成为阿拉山口的又一张靓丽名片”,艾力汉木·吾拉音介绍道。


如今,阿拉山口正积极融入新疆与中亚地区旅游环线,全力推进国家级边境旅游试验区申报工作,计划通过3~5年运营,达成跨境合作区,深化与中亚各国在旅游多领域的合作。从红色地标到开放枢纽,阿拉山口正以“政策赋能+企业发力+资源整合”三重驱动,凭借持续增长的旅游消费活力,不断书写对外开放新篇章,为边疆发展贡献“阿拉山口方案”,一幅“旅游促进民心相通”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今天,站在阿拉山口国门眺望,不再只有茫茫戈壁,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投资者。这片边境口岸正在成为中外交流的“窗口”和文旅发展的“高地”,一座联通欧亚的枢纽之城正在戈壁滩上崛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周边多国旅游合作的持续深化,阿拉山口这个曾经的戈壁口岸,必将书写边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