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面深化改革、“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结合实际,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在改革发展稳定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积极配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注册登记窗口3名工作人员,全部抽调艾比湖社区参与下沉志愿者工作。为保障企业生产经营不受影响,局班子与行政服务中心对接,对企业紧急业务申请落实特事特办制度,保障业务工作能得到及时处理。
截至6月25日,全市累计市场主体2668户,注册资金803.9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2%、-1.0%。其中,企业1461户,注册资金802.5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1.0%;个体工商户1207户,注册资金1.36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5.0%、-11.7%;本月窗口受理业务咨询20余人次,办理各项业务4件,其中企业变更全程电子化登记3件,营业执照补办1件,全程网办率75%。
一、工作成效
㈠推进“多证合一”、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一是从“三证合一”到““二十六证合一”,阿拉山口市已全面实现“多证合一”登记改革,与税务、公安、银行、海关等部门已实现数据共享。截至目前,全市办理“多证合一”各类市场主体营业执照2668户(其中企业1461户,个体1207户);二是加大力度推进网上全程电子化登记,通过窗口面对面指导、“一次性告知”等方式,大力推进全程网办,既节约了成本也节约了时间,通过全程电子化申报的企业均可实现当日办结。截至目前,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409件;三是电子营业执照得到应用,所有市场主体均可通过手机微信、支付宝“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下载电子营业执照,用于办理相关业务;四是全面推进邮政寄递,对受政务服务系统限制、线上申请但需线下提交纸质材料或其他特殊原因无法进行线上申报的事项,申请人可通过线下邮寄纸质材料的方式办理,申请核准后,申请人可及时通过微信“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领取电子营业执照,同时市场监管部门通过邮政寄递将营业执照寄送给申请人,最大限度实现业务办理“零见面”。目前有19家市场主体通过邮政寄递方式领取营业执照。
㈡稳步推进“证照分离”工作,切实履行“双告知”义务。自2014年起,近30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仅保留63项,对不涉及前置审批的市场主体,均按照“先照后证”要求在承诺期限内予以办理营业执照,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新疆)平台向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履行告知义务。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作,对涉及分离的100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实施,有效缓解了市场主体准入不准营问题。
㈢推进注销便利化,企业退出更加便捷。企业注销可通过“注销便利化”和“简易注销”两种方式,退出市场更加便捷。一是企业满足“未开展经营活动(未开业)”、“无债权债务”这2个条件的其中任何一个,均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简易注销公告,公告期结束无异议后即可申请注销;二是针对“一般注销”需进行清算组备案、登报公告等繁琐环节问题,4月1日起启动注销便利化改革,优化清算组备案程序,企业可自主选择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或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网上办事大厅免费公示(线上)清算组及债权债务公告。同时,也可选择到窗口(线下)办理清算组及债权债务公告。截至6月25日,企业注销总数为46(其中简易注销28户,便利化注销18户)。
㈣承接州级下放事项。对州级下放的政务服务事项,结合本级实际,及时调整权责清单,完善办事指南,选派人员到州局业务科室跟班学习,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将承接的食品生产、药品零售、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等9项行政许可业务全部进驻行政服务大厅。同时,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对承接的事项结合权责清单进行细化和进一步明确,做到事权匹配,权责一致。目前,已办理下放事项10件。
二、存在的问题
㈠无法提供有效住所证明,是目前群众办理营业执照的最大阻碍。虽然复工复产期间有针对性的对个体户住所进行放宽,但提供住所证明是办理营业执照的必要材料,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全市一部分房屋属于自建房,既没有合乎法律规定的房产证(或不动产登记证),又无法出具规划意见书及竣工验收报告等相应产权来源及确权证明,造成办理营业执照卡壳,给优化营商环境造成阻碍。
㈡一些部门对市场主体经营范围要求不合理。如铁路部门、海关等部门强制要求企业经营范围添加具体事项,如经营范围大项中“粮食”已包含“小麦、玉米”等,但还要求企业在经营范围中增加“小麦、玉米”等具体小项,否则不予办理相关手续。由于经营需要,导致企业三天两头就需变更经营范围,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㈢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平台利用率不高。注册登记的所有基础数据均通过“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平台”对外公示,相关部门及企业均可通过该平台查询企业信息,但有些部门及企业认为“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平台”数据不可信,导致该平台利用率不高,有悖“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改革服务理念,让数据共享成为摆设。
三、意见建议
㈠加强部门合作,推进本地产权证明办理。建议住建、规划、不动产登记等部门加强协作,加快市各单位、企业、群众的房产确权,推进不动产证登记,为改善营商环境助力;
㈡相关部门加强对“证照分离”政策的学习。“证照分离”是“先照后证”政策的进一步深化,旨在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证照分离”“先照后证”政策的学习,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落实市场主体准入不准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