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市一届人大
三次会议文件(18)
关于2014年阿拉山口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5年1月27日在阿拉山口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阿拉山口市财政局局长 李桂江
各位代表:
受阿拉山口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4年阿拉山口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阿拉山口市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我市财政工作在市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关心支持下,奋起“二次创业”,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各项重点民生支出保障有力,财政管理改革稳步推进,财政监督管理继续加强,为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财力保障。总体来看,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较好地完成了市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阿拉山口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 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完成情况。
⑴财政收入预计完成情况。2014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998万元,同比增长1%,增收317万元。上划中央、自治区税收收入12176万元,同比下降2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822万元,同比增长20 %,增收342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6922万元。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024万元,同比增长20.2%,增收336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98万元,同比增长8%,增收60万元。
⑵财政支出预计完成情况。2014年,财政总支出47283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627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00万元,专项上解支出204万元。
公共财政支出主要项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207万元;国防支出79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814万元;教育支出3086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19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6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61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77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2507万元;农林水支出1882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72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537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58万元;金融支出3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12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543万元。
⑶财政预算预计平衡情况。2014年,财政总收入47744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024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9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6922万元。财政总支出47283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6279万元,基金预算支出800万元,上解专项支出20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461万元。
⒉社保基金预计完成情况。
⑴收入预计完成情况。201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743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2704万元,上级财政补贴收入39万元。
⑵支出预计完成情况。201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50万元。
⑶收支预计平衡情况。201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总计274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合计35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2393万元。
以上阿拉山口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结果,是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进行的初步预计,待与自治州财政结算后还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⒈招商引税求实效,财源建设出新招。建立健全财源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开拓税源工作力度,广泛收集企业通关信息、及时分析研判、切实跟踪服务。积极参与研究阿拉山口市招商引资办法,大力扶持工贸企业。按照企业进出口贸易增长、0139、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等方式兑现企业114家,兑现率为100%。由于铁路运输行业“营改增”和运费上涨等不利因素,造成通关企业的税负大幅度增长,致使酒钢、八钢等国有企业停止在口岸过货,为扭转口岸过货量和贸易额下滑的局面,对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服务,新增财源2000余万元。
⒉积极筹措资金,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建市和艾比湖设镇的机遇,积极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支持,争取到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级财力保障、边境县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以及一批涉及民生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全年共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2.7亿元。
⒊压缩一般重节约,集中财力保民生。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集中财力保民生,优化结构办大事,统筹兼顾谋发展,压缩一般重节约”的支出理念,加大了对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公共安全等民生投入力度。其中:教育支出3086万元,增长203%,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了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60万元,增长233%,加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体育传媒的投入力度,支持了文化体育设施场所建设;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61万元,落实了城市低保、社会保险、就业再就业等各项政策;医疗卫生支出677万元,增长84.33%,稳步推进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住房保障支出2543万元,增长289%,确保了我市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公共安全支出2814万元,增长299%,全力保障了社会稳定和口岸通关安全高效畅通。
⒋融资平台保建设,金融服务谋发展。坚持“时间换空间、资源换产业、存量换增量”的发展理念,良性运作新桥、陆港、金港、金园等融资平台,综合利用金融信贷、地方债券、抵押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有力保障了“一市两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⒌财政管理讲科学,制度规范强基础。继续深化财政各项改革。科学编制部门预算,认真开展财政供养人员核查,按月通报财政收入进度情况,有效提高了预算执行的效率和财政监管的质量;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共拨付资金47283万元(授权支付7350万元、直接支付39933万元);有序推进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检查工作,不断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内部制度,对全市预算单位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不断健全源头治腐长效机制;积极推进财政业务应用支撑平台和一体化建设,有效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完善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共组织政府采购109次,采购预算2194万元,实际采购2040万元,节约资金154万元,节约率7%;提高企业会计技能,举行企业会计继续教育培训176人次;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工作,全市预算单位刷卡结算率达40%以上。
各位代表,总的看2014年预算完成情况较好,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这是市党委、人民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部门密切配合、扎实工作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财政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市财政盘子小,底子薄,财政收入结构单一,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需要拓展;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5年市财政预算草案
2015年财政工作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自治州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按照市党委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努力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为促进市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财力保障。
2015年财政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一是依法编制、全面细致的原则。部门预算的编制应符合《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法律、法规,预算编制时将税收、上级财政补助、非税等收入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实行预算统编,收支平衡。二是统筹兼顾、突出民生的原则。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民生事业发展。三是优化配置、保障重点的原则。根据部门职能和事业发展需要,切实保障重点支出。四是厉行节约、压缩一般。认真执行中央、自治区和自治州厉行节约的规定,压缩一般性支出。五是公开透明、强化监督。强化部门主体责任,扩大预算公开范围,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均应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工作制度,完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依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按照我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了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㈠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建议。
⒈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建议。2015年,阿拉山口市财政总收入安排44921万元,增长10.28%,较上年预算增长418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安排2650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建议安排225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建议安排4000万元);自治区补助收入1796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61万元。
⒉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建议。根据可用财力情况,按照当年财政收支平衡、不打赤字的原则,财政支出安排44921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40531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4000万元,专项上解支出390万元。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主要项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329万元;国防支出2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706万元;教育支出138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6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1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87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8590万元;农林水支出1742万元;交通运输支出765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483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21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5242万元;预备费600万元。
⒊财政收支平衡情况。2015年,财政总收入预计44921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500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17960万元,上年结余461万元,基金预算收入4000万元。财政总支出预计44921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531万元,基金预算支出4000万元,专项上解支出39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建议。
⒈收入安排建议。201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安排3030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安排2962万元,财政补贴收入安排68万元。
⒉支出安排建议。201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03万元。
⒊收支平衡情况。201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总计3030万元,上年结余239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总计40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5020万元。
三、2015年财政工作任务
㈠支持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全力支持综合保税区、金三角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依托进出口贸易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及落地加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业集聚度,提升企业加工规模和加工水平,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㈡强化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强化组织收入工作责任,严格落实自治州《关于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加强税源控管工作的意见》,坚持依法纳税,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加大税务检查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财税政策,确保应收尽收;定期召开财税分析会议,研判市域经济发展,探寻增收途径;依托一类口岸、综合保税区、金三角工业园区等优势,积极筹划“营改增”的税收方案,大力发展口岸落地加工业,改变口岸资源输出单一发展模式,积极引进重点税源企业落户,努力把口岸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拓宽增收渠道;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加大各类资源资产类非税收入的征缴、监管力度,挖掘增收潜力。
㈢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保障力度。首先按照“保基本、保重点、保稳定、保民生、压一般、促发展”的支出安排原则,同时考虑到社会稳定、民生和增资等因素,财政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到“三公”经费零增长,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财政监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关于厉行节约各项规定,认真执行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出国境费等财政管理制度,指导和督促预算单位建立预算管理内部监督制度。
㈣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市直预算单位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建立和完善预决算公开长效机制,加大对预决算公开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强化预算管理,经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的预算,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需追加的重大事项,经严格论证审核后,依法定程序办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大跟踪问效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快推进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工作,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操作流程,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压缩政府采购成本。强化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㈤积极研究财税政策,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紧紧抓住国家、自治区编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机遇,找准定位,主动作为,积极做好项目争取工作。认真研究中央关于支持新疆发展的差别化政策,确保“边境县市”、“生态功能区建设”、“国家一类口岸”等财力补助增量。同时,根据我市自身特点,结合财政工作实际,积极争取均衡性转移支付、以奖代补项目等资金。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财政收支预算,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变化变革、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务求实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之年”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注 释
地方全口径财政收入:是指地方区域内所有财政收入的总和。但通常我们所说的地方全口径财政收入仅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和上划中央“四税”(增值税75%部分、消费税100%部分、企业所得税60%部分和个人所得税60%部分)的总和,不包括海关负责征收的关税和代征的增值税。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即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指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筹措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它是国家行使其职能的财力保证。按性质可分为税收收入、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专项收入、其它收入等。
基金预算收入:是构成地方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由财政部门组织、纳入预算管理、具有指定用途的各项收入,如:交通三项规费收入、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它属于列收列支项目。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即原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需要,对预算所集中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地使用。
基金预算支出:是构成地方财政支出的部分。按照国家规定,由财政部门组织的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的各项支出。
决算: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结果后,上下级财政之间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的规定,办理跨年度清算事项。主要通过结算来核定上下级财政之间的财政收支、确定补助和上解数额等。
财力性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财力性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使用,所以又称一般性转移支付或无条件转移支付,其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我市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返还收入、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体制补助收入、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边境地区(小额贸易企业能力建设)补助资金、边境地区(一类口岸)转移支付资金和边境地区(边境民生)增量转移支付资金。
均衡性转移支付:指以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选取影响各地财政收支的客观因素,考虑地区间支出成本差异、收入努力程度以及财政困难程度等,按统一公式分配给地方的补助资金。
国库集中支付:是将所有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存放到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的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的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位的经费不再事先预拨,财政资金的使用,由各部门根据细化的预算自主决定,财政部门核对后准予支出,财政资金将由单一账户进行转账结算。凡纳入支付中心管理的部门和单位,支付中心按照“责权不变、集中支付、分户核算、封闭运行”的办法进行管理。
专项上解支出:指按财政体制规定由下级财政解交给上级财政的款项,具体包括按体现国库在本级预算收入中直接划解给上级财政的款项、按体制结算补解给上级财政款项和各种专项上解款项。
公务卡制度改革:通过“银行授信额度、个人持卡支付、单位报销还款、财政实时监控”的管理方式,将预算单位原使用现金支付结算的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等公务消费支出,改由使用公务卡进行支付结算,以减少现金结算,规范预算单位支付业务,完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2015年阿拉山口市财政预算草案收支情况表 |
单位:万元 |
预算收入科目 |
预算数 |
预算支出科目 |
预算数 |
|
财政总收入 |
44921 |
财政总支出 |
44921 |
|
地方财政收入合计 |
26500 |
地方财政支出合计 |
44921 |
|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
22500 |
一、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
40531 |
|
㈠ 税收收入 |
21500 |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
5329 |
|
增值税(25%) |
11050 |
外交支出 |
|
|
营业税 |
4600 |
国防支出 |
27 |
|
企业所得税(40%) |
2600 |
公共安全支出 |
1706 |
|
个人所得税(40%) |
570 |
教育支出 |
1387 |
|
资源税(25%) |
20 |
科学技术支出 |
60 |
|
城市维护建设税 |
1200 |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
96 |
|
房产税 |
150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
501 |
|
印花税 |
1100 |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
787 |
|
城镇土地使用税 |
80 |
节能环保支出 |
|
|
土地增值税 |
0 |
城乡社区支出 |
18590 |
|
契税 |
130 |
农林水支出 |
1742 |
|
㈡ 非税收入 |
1000 |
交通运输支出 |
765 |
|
专项收入 |
800 |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
3483 |
|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
20 |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
|
|
罚没收入 |
30 |
金融支出 |
|
|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
150 |
援助其他地区支出 |
|
|
二、上级补助收入 |
17960 |
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 |
216 |
|
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返还 |
1980 |
住房保障支出 |
5242 |
|
所得税基数返还 |
510 |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
|
|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 |
1520 |
预备费 |
600 |
|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 |
500 |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 |
|
|
边境地区财力减收转移支付补助 |
3000 |
其他支出 |
|
|
边境地区(小额贸易企业能力建设)补助资金 |
4520 |
转移性支出 |
|
|
边境地区(一类口岸)转移支付资金 |
5259 |
二、专项上解支出 |
390 |
|
边境地区(边境民生)增量转移支付资金 |
671 |
上解交通专项资金 |
235 |
|
|
|
上解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
65 |
|
三、上年结余 |
461 |
上解水利专项资金 |
90 |
|
四、基金预算收入 |
4000 |
三、基金预算支出 |
4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