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阿拉山口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阿拉山口市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张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22年阿拉山口市各部门、国有企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在推动口岸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中发〔2017〕33号)、《关于编报2022年度自治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的通知》(新财资管〔2023〕9号)文件要求,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局、市国投公司等单位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工作,分别对职责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汇总,现将我市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㈠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截止2022年末,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共有43户,其中行政单位25户,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13户,财政补助事业单位5户。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为6.59亿元,其中:流动资产0.72亿元,非流动资产5.87亿元。
政府物资储备2700余件208万元;公共基础设施1266.51万元;文物文化资产4处,均为不可移动文物,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阿拉山口边防一连旧址、阿拉山口瞭望哨,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阿拉山口输油站、中哈铁路接轨点。
㈡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2022年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197.7亿元;所有者权益为43.49亿元;净资产47.9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0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89亿元,资产负债率78%,控制在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合理范围。
㈢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全市共有国有金融企业1户,为阿拉山口市丝路新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截止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26300万元;负债总额486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1500万元;资产负债率18.45%,无债务风险。
㈣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截止2022年末,阿拉山口市地方土地面积为12.26万公顷。根据“三调”数据统计,林地3.02万公顷,草地5.52万公顷,湿地0.3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1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62万公顷,其他土地0.5万公顷;2家矿产企业,分别阿拉山口市聚力砂石料厂,博乐市金辉矿业有限公司;辖区6条河流,分别是萨拉尔布拉克苏河、柳树沟河、恰唐河、喇叭河、塔勒特沟、斯月克河。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㈠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把国有资产“出口关”,加大盘活资产力度,做实“开源”文章,全年共审批办理资产处置16笔3.51亿元,其中博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处置资产5笔,处置收益3.05亿元(含中药处置232万元),调拨划转5笔4221万元,报废核销6项381万元。
实施资产精准管理。定期对国有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对固定资产核销不及时进行监督盯办,同时针对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公安局、医院三家单位资产数目多、盘点难度较高,聘请第三方评估公司对其资产进行详细核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提高资产管理水平。采用视频会议和现场传教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范围内从事资产管理的业务人员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综合培训,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
㈡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企业亏损治理成效显著。按照《博州国资监管企业亏损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制定《2022年阿拉山口市国资监管企业亏损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建立亏损治理长效机制,压缩亏损面,由亏损企业17户、亏损额0.61亿元减少至亏损13户、亏损额0.22亿元,进一步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最终实现利润总额总体盈利。
资产价值充分发挥。2022年国有企业通过对外承租的形式出租仓库厂房、生活区楼宇、冷库、车辆等资产,金额为2285.75万元,同时按照疫情期间各项政策要求,对企业减免846.4万元,切实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渡过难关,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重点领域改革走深走实。按照《自治州国有企业董事会议事规则》和《自治州国有企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要求,市财政局(国资委)及时组织修订《阿拉山口市国有企业董事会议事规则》和《阿拉山口市国有企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不断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在直接监管企业中,全面推进市场化用工,并指导监督国投集团严格实行分级分类公开招聘,不断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目前集团已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管理和员工年度考核制度,并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
国有资产布局不断优化。为进一步优化市属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推进阿拉山口国投公司、金港开发公司合资成立阿拉山口金慧进出口有限公司、阿拉山口山通海达有限责任公司、中环物流有限公司,进一步优化了我市国有公司贸易结构,促进了企业市场化转型发展。
发展路径不断拓宽。2022年度跨境电商累计出口包裹数1313.90万票,累计出口贸易额22亿元,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迸发蓬勃生机。指导市国投集团投资1.5亿元,打造以新桥、陆港建设、金港铁建、陆通新城为运营主体,通过购销大豆油、煤炭、铁精粉等货物,与新疆农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新粮等9个公司开展业务往来运营模式,累计产生贸易额约2.9亿元,促进了我市产业链供应链稳步发展。
㈢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全面提升担保公司内控执行力,增强企业职工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发生,提高防控能力,加强与银行密切协作,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将担保风险降至最低。
推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督促企业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按照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保值增值责任。同时配齐配强融资担保队伍,指导国有企业调剂5名骨干力量专职负责担保业务,拓宽担保渠道,按照市场化原则优化业务结构,积极开展新的担保品种,实现票据承兑担保、项目融资担保、工程履约担保、中介服务,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㈣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按照党中央顶层设计和谋划,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高标准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三条控制线划定、林长制和天然林保护修复。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推进规划用地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建立用地审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
强化自然资源统一保护和生态修复。阿拉山口市林草局加强公益林管理和天然林保护,全面推进林长制。阿拉山口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保存面积1.86万亩,其中:防护林1.54万亩,园林绿化0.32万亩,形成了以城区外围基干防护林、主干道路防护林、市区街道两侧防护林、城市公共绿地、庭院绿化组成的防护林网,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5.15%。
提升土地使用效益。2022年完成挂牌出让土地13宗,面积1153.12亩,出让收益1.26亿元;办理划拨用地14宗,用地面积999.46亩,为口岸通关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存在的问题
㈠行政事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和执行政策方面不足。主要体现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实物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结合,导致部分资产账实不符。
㈡国有企业资产运营能力较弱,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不到位。一是资产质量不高,造血功能不强,资产中道路、供排水管网等非经营性资产占比较大,影响企业发展。二是担保公司对融资担保项目评审、担保后管理、代偿责任追偿等方面业务规范和风险管理有所欠缺。
㈢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待加强。资源约束趋紧和利用粗放并存,导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管理与修复工作仍需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㈠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入口环节从紧。严格对行政事业性资产配置项目合规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查,从严从紧配置资产,最大限度节约政府性支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中间环节从实,通过严格执行资产使用管理办法,规范资产使用流程,避免资产闲置浪费,确保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管理规范、出租出借收入“颗粒归仓”;二是出口环节从严。明确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资产处置审批程序,不断完善资产处置短板,确保资产处置公开、规范、资产处置收入全额缴库。
㈡ 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实体化运营能力。一是聚焦“口岸强州”战略和“畅通开放、贸易先行、以贸促工、贸工并举”发展思路,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指导国有企业加快推进参建的公路口岸、铁路口岸通关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引导国有企业重点发展保税贸易、保税物流、保税仓储,打造进口粮油、畜产品、铜铝铀等战略性资源储备加工基地,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二是聚焦“口岸强州”战略,以市金港开发公司为主体,发挥国有投融资平台政策优势和金融杠杆作用,撬动专项资金、地方债券、金融贷款、社会资本等,加快实施油气线改扩建、海关监管库、综保区编组站、铁路专用线提升、跨境电商产业园、边民互市市场以及通关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提升营收能力,增加企业收入。
㈢完善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一是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和《公司法》规定,依法建立和完善独立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自作用。二是严格执行科学的决策程序,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查,保持公司治理有效性,切实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
㈣健全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完善资源要素保障机制。一是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自然资源永续利用,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着力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开发,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引导,完善国有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机制。二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支撑体系,优先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开源与节流并举,合理开发自然保留地及水域用地,防止土地破坏,维持其生态经济功能的稳定性。
2023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紧紧聚焦聚力总目标,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着力在制度建设、深化改革、完善监管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促进我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努力为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