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本地概况  >>  旅游动态  >>  正文

关于阿拉山口市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

来源:阿拉山口市旅游局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4日 01:16     浏览次数: 打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阿拉山口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比较优势突出,发展态势良好,通过进一步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全市旅游业的文化含量。同时把可说的变成可看的,把文化的变成物化的,把艺术的变成实在的,不断创造新的旅游业态,推进文化旅游互联共生、互利共赢、互动发展、融合提升。现将阿拉山口市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阿拉山口市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且互补性较好,自然旅游资源承载着深厚的边关文化,具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前景。近年来,在阿拉山口市党委、政府的日益重视下,文化与旅游正日渐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㈠科学制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规划是产业发展的龙头。为有效整合文化资源优势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结合阿拉山口实际,研究制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总体战略,编制《阿拉山口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年—2030年)》,明确阿拉山口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㈡深入挖掘利用特色文化旅游资源。阿拉山口深入挖掘历史、革命、民俗和山水文化等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重点开发,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

1.组织邀请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社会力量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对全市文化资源特别是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人文景观等进行全面梳理,建立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为今后作为旅游开发与保护、规划与建设提供基础性资料。

2.实施文化旅游创意战略,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文化资源的旅游功能和价值。对历史传统、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等,寻求其与自然景观以及游客审美和情感需求的有效对接渠道,实现文化内涵与自然景观的有机交融。

3.特色文化旅游探索起步。整合我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辟了红色旅游线路,其中国门彩城文化展馆已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阵地。对边防一连遗址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进行修缮,预计明年完工。发挥工业产业优势,预计2018年打造风车点阵观景点,积极探索开辟工业旅游线路。

㈢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阿拉山口市旅游局坚持以统筹谋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构建阿拉山口文化旅游品牌体系,使阿拉山口文化旅游具有更鲜明的总体品位和整体形象。

1.打造景区景点品牌。对国门景点、中心城市展馆、欧亚商品直销中心等具备较好发展基础、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景点,进一步挖掘潜力,凸显亮点。

2.打造文化节庆活动品牌。按照定位准确、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梯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做大做强阿拉山口风筝节、购物节、红酒节、少年军旅(冬、夏令营)等文化节庆活动品牌。

3.打造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品牌。加强对旅游文化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从文化、工艺、特色等方面,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创意制作符合阿拉山口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工艺品,挖掘旅游品牌形象价值,拓宽旅游品牌产业链条,逐步提高精品份额,扩大具有竞争优势的工艺品种。

㈣全力抓好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宣传推介是提高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阿拉山口市紧紧围绕“国门彩城”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开展多层次、高水平和全方位的宣传推介营销活动。

1.充分运用报刊、广播、影视、演艺等传媒手段,组织开展文化旅游品牌推介和展示活动,形成多角度、高密度、立体式的宣传阵势。

2.发挥市场推广优势,将反映阿拉山口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纳入国内外旅游项目推广计划,充分展示阿拉山口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增强宣传效果,不断扩大阿拉山口文化旅游品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统筹开展对外宣传,通过节庆会展、影视创作、主题宣传、网络推介等形式,加强对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宣传推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阿拉山口市在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阿拉山口市旅游业仍处于观光型的初级层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㈠ 融合开发方面

1.文化资源在风光旅游中融入不深。由于缺乏恰当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我市风光旅游产品的开发没有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中原有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很好展示,致使游客难以领略我市的悠久历史文化和特色风土人情。如部分山水文化资源虽已出书成册,但缺少宣传与应用,仅成为摆设,鲜为人知没有发挥应有的文化展示和交流作用。

2.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欠缺。长期以来,我市旅游商品与霍尔果斯旅游商品同质化情况突出,旅游商品开发严重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需求。直接影响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制约了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出。

3.文化体验活动匮乏。目前,我市各景区的文化体验设施、场所严重缺乏,休闲娱乐、民俗体验等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集区建设尚未规划起步。文化体验设施和活动的匮乏,致使游客只能“白天看美景、晚上看星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㈡组织保障方面

1.运作模式落后。目前,我市旅游业尚未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旅游开发仍以政府部门为主体,导致旅游项目开发总体上投资实力不强、力度不大、速度不快,文化旅游产品和商品的开发运作亦是动作迟缓。

2. 政策扶持较弱。在政策扶持方面,2015年,我市出台了《阿拉山口市旅游产业发展引导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促进旅游业发展。但由于政策的超前性不足,现已缺乏吸引力,难以调动各方积极性。

三、对策建议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发展现代旅游的本质需求,是实现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建议树立“文化就是财富”的理念,利用好阿拉山口市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有利条件,加快形成“赏山水、品文化”的旅游发展格局。

㈠ 进一步强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意识。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在规划建设文化设施、产品中,力求按照旅游景点去谋划打造,文化企业要按照景区标准建设厂区;在开发旅游项目中,突出融入阿拉山口文化元素,注入文化内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努力营造阿拉山口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品位。

㈡ 依托特色,积极争取免税购物游

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文化旅游商品,不仅可以完善我市旅游整体文化形象,而且能够增加我市旅游业的附加值。建议依托阿拉山口市口岸资源,向上争取建设免税购物政策及中国公民赴哈免签政策。同时,尽快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或利用现有资源开发特色购物街区,在方便游客集中购物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游览内容、提升旅游品质。

㈢ 强化保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完善机制、理顺体制,保障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1.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即在政府主导下成立相应的项目股份公司,由政府相关部门注入资产作为抵押再向银行贷款,滚动推进保护工程和旅游项目开发;或探索景区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引入国内著名旅游运营商进行控股管理,政府只对景区旅游开发进行宏观管理。

2.更新产业扶持政策。根据阿拉山口市实际,尽快制定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新办法,在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和旅游餐饮业、旅游住宿业、旅游购物、旅行社发展、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旅游交通发展、旅游配套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激励力度,为我市旅游业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3.加强专业人才建设。完善旅游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探索旅游企业岗位培训、职业资格与薪酬相衔接机制,着力引进和造就一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划、营销、经营人才。

【关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