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民互市入境人次及相关分析
2009年3月26日,中国外交部下发《关于哈萨克斯坦公民一日免签证进入阿拉山口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的复函》(外领函﹝2009﹞77号),同意哈国公民通过“一日免签证”进入阿拉山口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同年12月开通了阿拉山口口岸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哈国公民可凭“一日免签证”入境旅游购物。
2017年1-9月边民互市出入境人员770人次(入境308人次、出境308人次),同比减少19.23%。2014年、2015年、2016年哈国公民前来边民互市出入境人员分别为7448人次(入境3724人次、出境3724人次)、1946人次(入境973人次、出境973人次)和808人次(入境404人次、出境404人次)。近年来,哈国公民通过“一日免签证”前来边民互市的人员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前来人员多数来自较近的阿拉木图州的多斯特克口岸和乌恰拉尔市,少数来自哈国首都阿斯塔纳、塔尔迪库尔干等地,对家电、建材、农机配件、日用百货、鞋帽的需求较多。
二、阿拉山口购物旅游地发展的成长影响因子
㈠ 需求链因子分析
1.旅游者购物行为取向。购物旅游市场的产品需求特征主要指旅游商品的种类、特色、质量、价格,这些属性会明显影响旅游者购物心理与行为,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对购物旅游市场构成决定性因素。
2.购物动机。旅游者远赴欧美、香港市场购物,大部分是看中高端商品、国内市场不易见到的奢侈品,单个商品价值高。到阿拉山口的旅游者兴趣集中在中欧、中亚国家商品,购物原因是出于个人喜好、馈赠、纪念等。
3.假日旅游的客观推动。带薪假期的增加,推动了假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购物、休闲旅游得到旅游者的青睐,“购物+旅游”的消费模式逐步被广大旅游者接受。阿拉山口没有名山大川,自然旅游资源缺乏,但是这并不影响阿拉山口发展购物旅游。发展购物旅游正是像阿拉山口这样缺乏景观吸引物但有商业沃土的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关键所在。
㈡ 供给链因子分析
1.购物资源条件。阿拉山口购物资源日益丰富,红酒、巧克力、化妆品、米面、粮油等产品成为赴阿旅游者的首选。
2.购物环境营造。在交通体系方面,经过多年的建设,阿拉山口周边已经进行由公路、铁路、航空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在游客休憩场所和购物服务设施方面,阿拉山口边境旅游区休憩数量较多,分布合理,并先后建起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游客服务中心、一家影院;在导游服务方面,导游解说服务队伍专业素质较高,综合能力较强。
㈢ 支撑系统链因子分析
1.政府导入。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十分重要,2015年,阿拉山口市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发展旅游产业的扶持基金;2016年12月,阿拉山口边境旅游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印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乌鲁木齐、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重点城市和口岸建立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和免税交易中心;2017年8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行动方案中明确阿拉山口边境旅游区应着力打造购物旅游目的地。
2.以旅促商。发展购物旅游,优化旅游购物环境,完善购物旅游基础设施与城市配套功能建设,由满足人们购物旅游的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质量的购物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增长见识、休闲娱乐等多样化、高层次需求转变,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旅游购物可有效带动阿拉山口住宿、餐饮业的发展。阿拉山口发展旅游业以来,酒店入住率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