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部门信息公开  >>  市文旅局  >>  正文

关于实施旅游质量提升计划,提升旅游有效供给的调研报告

来源:阿拉山口市文体广旅局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2日 10:50     浏览次数: 打印    

根据工作要求,现将实施旅游质量提升计划,提升旅游有效供给的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阿拉山口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齐全,既有艾比湖湿地、科克巴斯陶胡杨林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以阿拉山口岸、国门、风口第一哨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以综合保税区商品交易中心、文化街为代表的旅游商品购物资源。依托中心城市展馆、国门景点、综保区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旅游购物场所为核心逐步打造形成了阿拉山口边境旅游品牌。近年来通过实施街区改造、城市绿化、新建道路、停车场、加油站及旅游厕所等,使得城市面貌、公共服务功能极大改善,为旅游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推进了全域旅游的不断发展。

二、提升旅游质量采取的措施

2020年,阿拉山口市继续按照“景城一体、产城共建”思路,积极应对疫情防控给旅游业造成的冲击,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培育涉旅业态发展,加大宣传营销推介,阿拉山口市旅游市场有序恢复。截至10月份,全市共旅游接待55.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4亿元。

年初以来,积极应对疫情防控给我市边境红色旅游造成的不利影响,培育口岸购物旅游业态发展。通过预约服务、景区限流等措施,确保旅游接待活动有序开展。以4月23日自治区旅游协会博州采线团服来阿考察为序幕,逐步恢复旅游接待服务各项工作。按照自治州“游博州·爱新疆”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的整体安排,先后举办了“阿拉山口欧亚商品购物节”、“5·19中国旅游日”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积极培育边境购物旅游线路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业态,积极编制申报旅游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库,持续做好星级酒店创建工作,申创三星级酒店一家;协调推动交通、电力、给排水和通信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和边民互市市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撑项目建设步伐;建成并投入使用旅游厕所三座,以社会化模式规范旅游厕所管理运营;阿拉山口边境旅游区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工程有序开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进旅游兴疆战略实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根据自治州相关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阿拉山口市旅游行业开展微笑新疆提升服务质量实施方案》。

研究出台《阿拉山口市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阿拉山口市2020年旅游专项消费券派发工作方案》,明确将6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加强旅游市场和涉旅企业联系指导和监督检查,不断优化提升旅游消费环境,促进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距离全域旅游发展的目标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二是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导游讲解员、旅游管理人才以及其他专业人才短缺。三是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体系不健全;购物旅游业态支撑不足,来阿游客多以过路游为主,过夜游客占比不到10%。四是旅游景区便利化程度还需提升,“三难一不畅”“三乱一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四、提升旅游质量的建议

1.打破一个瓶颈,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7公里,结合景区、景点开发建设需要,适时启动配套交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东外环路、西外环路、南环路和跨铁路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形成景区景点交通环线。二是强化供水保障。完善优化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满足旅游开发、居民生活、生态绿化等方面的用水需求。三是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自治州全域旅游规划和阿拉山口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完善区域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支持重点旅游景区输变电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旅游景区景点电采暖、充电站和充电桩等设施建设。四是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实施旅游厕所全覆盖工程,在旅游景区、旅游公路沿线、特色街区、餐饮娱乐场所等区域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旅游厕所,使旅游厕所数量与游客需求相适应。五是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交通枢纽、治安卡点、游客服务中心、重要商贸场所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体系,设置自助咨询服务终端,并接入自治州旅游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游客集散及咨询服务能力。六是合力推进智慧旅游。实现“一部手机游阿拉山口”,推进旅游服务、旅游体验、旅游营销、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支持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动景区、餐饮店、购物场所、娱乐场所消费支付电子化。

2.带动一批产业,提升重点旅游要素。一是优化旅游住宿业结构。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开发建设特色酒店,建设培育特色木屋、集装箱酒店/特色民宿等业态;二是提升旅游餐饮水平。以提升服务品质为核心,不断加强重点餐饮街区管理服务水平,突出异国特色、民族风情,积极打造阿拉山口市旅游餐饮品牌,为游客提供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餐饮消费环境。三是补齐旅游购物短板。综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边民互市市场等政策和各类获批口岸资质,发挥中欧班列集结和综保区特殊监管政策优势,打造具有口岸特点的国际化、便捷化旅游购物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口岸旅游购物目的地品牌。

3.开发一批线路和产品,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努力提升边境红色旅游、口岸购物游、自然生态旅游、边境跨境旅游,积极拓展跨境旅游线路产品。实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程,促进“旅游+商贸”“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业态发展,积极打造旅游主题活动品牌,不断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

4.锻造一支队伍,增强智力保障支撑。一是加快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援疆优势,加强党政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二是加快旅游新业态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选择国内知名旅游院校和企业开展旅游管理和新业态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加强导游、领队及讲解员队伍建设;三是优化旅游人才引进。积极引进旅游管理、景区经营、政策研究、营销策划等领域的人才,并按照《阿拉山口市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暂行办法》《阿拉山口市“柔性引才”工作暂行办法》有关政策给予扶持;四是大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建立覆盖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机制,着力提高跨境旅游、旅游宣传促销、景区管理、景点规划设计、旅游文化挖掘、民族特色旅游、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并落实相关补贴政策;五是扩大旅游就业。加强对接州内外涉旅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和就业平台,尝试开展定向培养、培训,提升就业技能,促进就业。

5.健全一套机制,提升旅游精细管理水平。一是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坚持“依法治旅,依法兴旅”。建立健全旅游执法机构,建立旅游与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物价等部门按照职责加强对涉旅领域执法检查,净化旅游市场环境,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建立统一受理旅游投诉机制,积极运用12301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等多样化手段,形成旅游投诉高效受理、处理、反馈机制;二是营造文明旅游环境。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和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组织开展执法培训,提高旅游执法专业化和人性化水平;三是提升旅游安全保障水平。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强化涉旅行业的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景区安全风险评估。加强景点景区最大承载量警示,加大出游安全风险提示,落实旅行社、饭店、景点安全规范。强化旅游用车、旅游节庆活动等重点领域及环节的监管;四是加快旅游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应用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加强对旅行社、导游人员日常监管,对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行动,保障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关闭文章】